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邓毛颖: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三大策略

2023-05-26 15:29     来源:南方日报     海洋科技 海洋新材料海洋渔业海洋生态

海洋,是广州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源。广州着眼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世界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力争成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涉海资源要素配置中心、南海综合开发先行区、海洋产业集群高地和海岸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是培育广州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必由之路。综观当前全球一线城市发展目标,海洋强市成为高频热词。

邓毛颖教授级高工表示,广州是我国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海洋科研实力是广州海洋城市发展的最突出实力。目前集聚的国家海洋尖端科技力量,包括54个涉海科研机构,32个海洋科学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冷泉生态系统等一批国之重器。

此外,广州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呈三二一稳定状态,海洋第三产业对海洋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涉海企业数量超过2.9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0余家。广州传统海洋产业竞争力比较强,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50%。海洋新兴产业增速快,具有很大的产业潜力,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材料等产业GDP贡献值比例不断增加。那么,广州海洋城市发展水平在全球处于什么位置呢?我们通过权威的全球海洋城市评价体系排名来观察,广州2022年位居全球第22名,在中国仅次于上海、香港、北京。对标全球领先的海洋城市,广州在港口物流等方面领先全球,海洋科技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但在航运服务、海洋金融和法律、吸引力和竞争力等方面仍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广州应通过现代海洋城市规划,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市。

邓毛颖从学术讨论视角,提出了广州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策略构想。

策略一:推进高质量科技产业融合,实现科技创新与海洋集群发展。

具体来说,广州可以大力发展广州海洋实验室、深海科技创新中心以及海洋大科学装置等全球尖端海洋科技平台,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引入海洋领域的国际高端人才,打造世界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在海洋科技引领基础上,广州可以将海洋产业培育成为未来支柱产业,重点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和粮食安全的海洋全产业链,例如天然气水合物和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应做大做强海洋旅游、航运服务、高端船舶海工装备等优势产业。注重培育壮大海洋电子工程、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金融等新兴产业。在空间规划上,广州可沿珠江前后航道,将狮子洋至伶仃洋的广州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带串珠成链,布局大平台大项目。以珠江前后航道为纽带,沿江整合中心城区的海洋要素,对中心城区与海洋相关的文化遗址、工业遗产进行活化更新。应在南沙中心城区集聚海洋高端服务,汇聚海洋总部和人才,在龙穴岛和万顷沙南部围绕新一代港口建设,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科技产业融合集群;此外,可以考虑在空间格局基础上,谋划16片海洋产业功能区,作为广州海洋产业未来的战略性空间。

策略二:打造高品质的绿美活力海岸带,让生态文明和海洋文化交相辉映。

广州地处珠江水系四大孔门的入海口,具有河海双重属性,是典型的咸淡水混合区,化龙、南沙湾、万顷沙河口等地,生态敏感性高,分布有红树林等重要生物群落,是广州必须严格保护的滨海生态底线。因此,广州应传承发扬海洋文化,可以通过充分挖掘、保护、活化滨海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滨海休闲旅游、生态相结合,实现生态文明与海洋文化交相辉映。贯彻“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都市理念。

策略三:高水平开展海洋合作治理,实现外联全球和内强治理统筹兼顾。

广州要建立健全海洋治理机制体制,统筹陆海空间管理,推进海洋管理向数字化转型,加强海洋数据中心建设。可通过共建蓝色伙伴关系、参与国际海洋技术标准和行业规则制定、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策划各类全球性海洋活动,实现更高水平的海洋领域开放合作。与此同时,广州还需加强海洋宣传,策划更多海洋活动,提供更多海洋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市民直观感受广州海洋,讲好广州海洋故事,真正让市民看得到海、摸得着海、记得住海。

 

 

推荐阅读

中国科协发布2023四类55项国际科技会议议题 覆盖深海探测和海洋生态系统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25日发布《2023年度国际科技会议议题设置指南》,包括覆盖深空深地深海探测等,共设置有四类55项国际科技会议议题。中国科协当下午在北京举行2023年科协系统国际会议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协国际合作与对外联络专委会委员、国际科技会议议题设置指南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穆荣平介绍说,第一类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重点关注科技议题,包括应对气候变化... 2023-05-26

聚焦海上光伏领域!中集集光与万华化学、天合光能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

5月24日,SNEC第十六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隆重开幕,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烟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集光”)在会上与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将聚焦海上光伏新材料应用、海上光伏实证、海上光伏数据云平台等领域开展合作。 2023-05-26

龙源电力福建龙源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马祖岛外海上风电场前期专题总包服务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

龙源电力福建龙源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马祖岛外海上风电场前期专题总包服务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第一章 公开招标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名称为:龙源电力福建龙源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马祖岛外海上风电场前期专题总包服务公开招标,项目招标编号为:CEZB230004234,招标人为福建龙源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单位为:福建龙源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资金来源为自筹。招标代理机构为国家能源集团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本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 2023-05-25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 大湾区大有可为

5月22日,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举办了多场分论坛,主题涵盖人工智能、海洋科学、纳米科学以及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其中,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为本届大湾区科学论坛首次设立,与会科学家探讨了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关键性问题。大家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在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海洋科学分论坛上,聚焦海洋物种保护,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应当加快海洋国家公园规划与建设的步伐。海洋开发应建立优先保... 2023-05-24

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海洋科学分论坛在广州南沙举办 吴立新、张偲、潘德炉等院士作特邀报告!

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海洋科学分论坛22日至23日在广州南沙举办。该论坛以深海资源绿色开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围绕深海生态保护、深海资源勘探与绿色开发、深海观/探测装备与技术等议题展开研讨。通过特邀报告专场、海洋科学技术专场、海洋创新发展专场及圆桌会议等多种交流模式,为海洋科技发展与成果转化应用搭建了一个高层次交流平台。在特邀报告专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中国科学... 2023-05-24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