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海洋烃类能源有序开发的"负碳"路径》

2023-05-24 09:34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天然气水合物海洋生态海洋能源
“如何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和海洋能源安全,这是一个非常严峻也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在5月22日召开的大湾区科学论坛海洋科学分论坛上,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以《海洋烃类能源有序开发的"负碳"路径》为题作主旨演讲,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发展建议。

张偲介绍,海洋里面有丰富的烃类资源,包括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特别是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科研机构已经发现了南海粤港澳大湾区连接海域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也锁定了很多远景区、2个千亿方级矿藏区。

可燃冰是21世纪公认的最有可能接替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新型绿色能源。张偲表示,在天然气水合物开发领域,我国已从“跟跑”变成“并跑”并实现了“局部领跑”,走在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前沿。“尽管此前已经取得了两次试开采成功,要在2030年实现可燃冰商业化开采,还有很多科学问题待解。”

“可燃冰开采是把‘双刃剑’。”张偲表示,一方面,可燃冰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开采时必须考虑到生态管控。

“所以,开采全过程必须原位观测、充分研究和实时评估其生态环境效应。”张偲说,在南海,由于可燃冰、天然气,特别是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甲烷的分解、渗透,在海底往往会形成一个流体系统,可燃冰的分解、甲烷的溢出在海底形成的流体系统就叫冷泉,冷泉经常和可燃冰泡在一起。冷泉溢出的甲烷往往是海底微生物最主要的生源要素,可以通过利用它进行化能合成,甲烷转化成有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以后就推动、促进、启动了生态系统的食物循环和能量的流动,在海底形成了冷泉生态系统,也叫作“深海绿洲”。

因此,他表示,打造科技支撑平台——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是绿色安全开采可燃冰的关键。

张偲称,通过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实现样地原位研究和陆地上的保真模拟实验相结合,揭示深海微生物的化能合成生物固碳的机制,筛选出高效的固定甲烷的菌种,为陆架的油气资源开发提供关键的碳中和技术,实现海底烃类能源资源的“负碳”有序开发。

推荐阅读

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南沙召开

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发起、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于5月20日—23日在广州南沙召开 。与会专家学者齐聚南沙,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围绕当下全球科技热点话题,共同探索全球科技前沿。 2023-05-24

今年有望成为潮汐能大规模部署元年

全球多国正在部署潮汐能发电项目,全球潮汐能商业化提速。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全球多国正在部署潮汐能发电项目,预计今年有望成为潮汐能大规模部署元年。英国加速部署潮汐能大规模应用近日,英国将大规模应用潮汐能和波浪能提上日程,计划在默西河启动一个大型潮汐能项目。该项目主要利用潮差发电,默西河拥有英国第二高的潮差,设计发电能力至少1000兆瓦,投产后可以为英国100多万户家庭提供电力,并创造数千个就业机会,预计10年内建成并投运。去年底,... 2023-05-24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牵头制定的《含水合物沉积物渗透率测定方法》发布实施

日前,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发布公告(中海协发〔2023〕7号),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牵头制定的《含水合物沉积物渗透率测定方法》团体标准正式获批,编号为T/CAOE 51-2023,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该团体标准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渗流力学研究领域首部团体标准,其发布实施填补了含水合物沉积物渗透率测定标准空白。 2023-05-24

青岛即墨海滨大洋钻探船北部码头

初夏时分,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南侧海湾,近日启用的国家大洋钻探船北部码头雄伟壮观。5月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大洋钻探船北部码头揭牌。该码头位于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柴岛西侧,是我国深海探测“国之重器”——大洋钻探船的母港之一,具备船舶停靠、备航补给、指挥调度、维修养护等功能。 2023-05-24

第六届全国海洋技术大会在舟山举行

发展海洋技术,推进海洋事业。时值浙江大学建校126周年之际,由浙江大学、东海实验室主办,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舟山市委人才办承办的第六届全国海洋技术大会5月19日在舟山开幕。来自全国从事海洋技术及其装备研究的12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界精英和青年学子齐聚舟山、共襄盛会,在三天的会期,分享交流海洋技术学术与应用研究的成果和经验,探讨海洋技术发展趋势和新的研究方向,共同谋划我国海洋技术与装备的高质量发展。 2023-05-23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