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蓝色粮仓“浪起来”!

2023-05-09 15:46     来源: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鹰式一号 波浪能波浪能发电装置
凌晨,广东省珠海市万山海域,一艘造型独特的大船从海面缓缓上升10余米后,一个巨大的网箱随之露出海面。

“收鱼了!收鱼了!”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一尾尾肥壮的石斑鱼、金鲳鱼在网箱里跳跃,渔民们一网接一网地将鱼称重装船,就等着卖个好价钱。

矗立在海面上的大船宛如一座“海上堡垒”,它的名字叫“澎湖号”,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主持研发。

“‘澎湖号’是我国首个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广州能源所海洋能研究室研究员盛松伟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介绍,“未来,我们将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鹰式波浪能发电技术,努力突破海上可移动多能互补平台大型化、规模化应用系列难题,服务远海岛礁和海上开发活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波浪能发电

然而就在不久前,他们刚经历了惊魂一刻。

“当时,海上风力达7级,幸亏我们反应及时,将预先挂好的备用系泊锚链收紧,‘鹰式一号’才没有被大海卷走。”盛松伟回忆道,“鹰式一号”到达投放点后,按设定程序抛锚、下潜、调浮态、调负载,最终在波浪的推动下成功发电。

早在1979年,广州能源所就开始进行波浪能转换研究,40多年来倾注了5代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其间,波浪能转换研究经历了从近岸到近海再到远海的过程,波浪能发电装置也完成了从岸式到漂浮式,再到为偏远海岛并网供电的升级。

盛松伟告诉《中国科学报》:“当年刚好赶上岸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向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迭代的时期,我们希望从国外引进一台波浪能发电装置,却遭遇技术封锁。最困难的2006年团队只剩3个人。”

打造“蓝色粮仓”

盛松伟从中发现,海上养殖要从近海走向远海,装备必须解决以下3个关键问题:一是在风浪大的外海海域,抗风浪能力差;二是能源供给匮乏,无法为渔业机械化设施提供电力;三是缺乏搭载人员、设施和物资的稳定平台。

“澎湖号”长66米、宽28米、高16米,工作吃水12米,采用钢结构加软体网结合形成养殖水体,可提供1.5万立方米养殖水体;搭载可再生能源装机120KW,其中波浪能装机60KW、太阳能装机60KW,能源自给自足,全部来源于海上可再生能源。

“在清洁开阔的海洋环境中养出的鱼口感好、品质接近野生,能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日前,在“澎湖号”收鱼的渔民说,去年“澎湖号”养殖的金虎斑全部售往香港并得到客户认可,今年收成可期。

与风浪正面“较量”

2020年一次远海试验,盛松伟一行4人刚把装置投放到海上,就来了台风。调整完装置后已经是凌晨2时,他们直接被困在了装置上。“考虑到早上风浪可能更大,我们找来一艘渔船,每人身穿两件救生衣,从实验装置的侧面跳上渔船,才得以安全回来。”

海上天气变幻莫测,如何在恶劣环境中保障发电平台的安全?为此,盛松伟团队研发了“恒张力锚泊系统”,先后获得中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发明专利授权。该技术大幅提高了发电平台抗击台风的能力,可实现平台长期驻海运行。

这一切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实践摸索。“科学家思维与工程师思维不同,需要两方面同时兼顾、二者有效结合才能实现由方法到产品的转型。”盛松伟感叹道,“科研院所初步实现了从0到1,但如何实现从1到10000,让技术真正服务经济发展,还需要很多探索。”

 

推荐阅读

全球波浪和潮汐能市场有望迎来大发展

分析咨询公司Astute Analytica发布最新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波浪和潮汐能市场收入为4.7781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实现收入突破约10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3%。报告重点关注当前以及未来的能源总产能、政府投资情况、细分行业的分析、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竞争格局和市场趋势。报告强调,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版图中,波浪能和潮汐能具有发挥关键作用的潜力。 2023-04-29

230万美元!美国能源部发起波浪能创新技术竞赛

2023年3月,美国能源部水能技术办公室(WPTO)发布了“创新分布嵌入式能源奖(indep)”,用于波浪能创新技术研究,奖金230万美元,为期两年,分为三个阶段。Indep奖旨在促进分布嵌入式能量转换器技术(dec-tec)发展,该技术将小型能量转换器(通常小于几厘米)组合成单个更大的波浪能量转换器。该竞赛由WPTO资助,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与桑迪亚国家实验室联合管理。竞赛分为三个阶段,目前第一阶段“概念设计”比赛已启动,最多将有20个团队入围,每个团队将获得1.5万美元。竞赛结果将于2 2023-04-27

中国碳中和创新论坛新能源系列闭门深度研讨会·海水制氢专题会在北京召开

近日,中国碳中和创新论坛新能源系列闭门深度研讨会·海水制氢专题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以“我国海水制氢的路径与对策”为主题,与会专家围绕海水制氢相关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碳中和创新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刘世锦主持会议并指出,当前能源革命潜力非常大,现在大的格局也比较清楚。第一,能源绿色化。第二,终端能源电力化,但是有一些场合很难电力化,所以需要一种流动的液体能源,大概率就是绿氢。这几年,海上风电的发展很快,但是风电并不稳定,有些风电离岸距离较长,因此应该考虑风电如何应用到实际的场景, 2023-04-26

英加两国能源组织达成协议 共同推进海洋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

加拿大海洋可再生能源公司和英国海洋能源委员会已达成协议,分享知识并支持海洋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这两个组织是各自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最重要的组织之一,有许多共同的目标和目的。该协议表明了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富有生产力的全球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承诺。这标志着两个区域朝着积极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两个区域一直在努力解决部门发展的障碍,并支持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增长。英国海洋能源委员会政策主管Richard Arnold表示:海洋能... 2023-04-20

《波浪能转换装置预样机测试规程(标准号:GB/Z 42153-2022)》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由学校牵头主导编制、海洋碳中和中心骨干成员史宏达教授和中心委员会副主任刘臻教授主持编写的《波浪能转换装置预样机测试规程(标准号:GB/Z 42153-2022)》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2年12月30日批准,并于近日发布。该国家标准由全国海洋能转换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46)提出并归口,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国家标准的编制与发布实施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波浪能转换装置的发展,加速波浪能开发利用技术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升级。 2023-04-15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