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新型海上光伏制氢设备,舍弃电极分离膜降成本

2017-12-28 16:55     来源:世纪新能源网     水电解法 浮力诱导分离 海水制氢
哥伦比亚大学团队最近研发出一种新型光伏 电解海水设备,利用阳光能量不断将海水电解成高纯度的氢气和氧气。和其他电解设备不同的是,新设备不使用隔离膜来分离产生氢气和氧气的电极,而是改用特殊电极结构,直接借由水的浮力收集氢气气泡。

氢是未来有机会替代石化燃料的清洁能源之一,燃烧时只会产生水,但目前一大问题在于氢气是透过蒸汽甲烷法(steam-methane process)从石化燃料中产生,过程一样会产生二氧化碳,许多科学家因而将目光集中在水电解法:将水分离成氢气和氧气,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助理教授丹尼尔*埃斯波西托(Daniel Esposito)是研究水电解法的科学家之一,现在他和团队研发出一种浮动式太阳光伏燃料电解槽,虽然还只是实验室原型,但最终产品会发展成漂浮在海上的复合体。

目前,最先进的商业电解槽多使用昂贵的膜或隔离器来分离设备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电极,但这些膜只适合高纯度的水源环境,于海水中却容易被杂质和微生物降解破坏。

埃斯波西托的新设备决定舍弃膜,改以一种新颖的电极结构取而代之:仅在外侧涂覆催化剂的网状电极。这些不对称电极可促进氢气和氧气仅在涂有催化剂的表面产生,当气体气泡变得足够大时会从电极表面分离,氧气就让它自然流失掉,而氢气会一路向上漂到架空的收集室储存。

基于这种浮力诱导分离概念,简单的电解槽结构可以产生纯度高达99%的氢气(氧气含量只有1%),如果是对称电极,氧气含量至少高出7倍。

埃斯波西托说,与目前包含隔膜的设备相比,无膜电解设备具有低成本、高耐用性的潜力,可以真正利用丰富的太阳能 来大规模转化能源燃料,而设备在实验期间的太阳能转换效率为5.7%。这篇研究已发布在《氢能国际期刊》。

推荐阅读

天津大学: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前景展望和技术研发

由亚化咨询主办的2023制氢、储运与加氢站技术论坛将于3月23日在常州召开。来自天津大学的专家将介绍《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前景展望和技术研发》。 2023-03-13

全球已公布的电解水制氢项目储备总规模达3200万千瓦

全球范围内,以英国、德国、荷兰为代表的国家纷纷布局海上风电制氢,荷兰、德国、丹麦等欧洲国家均已有百万千瓦级以上的海上风电制氢规划。 全球范围内已经公布的电解水制氢项目储备总规模达到3200万千瓦,约有一半来自于海上风电制氢。 2023-03-13

探索海上风能、海上光伏与海上氢气协同发展

日前,由多家荷兰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启动了一个研究项目,探索海上风能、海上光伏与海上氢气生产之间的协同作用,以提高北海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可持续性。 该项目名为“Solar Enhanced North Sea Energy Hub”,简称为“SENSE-HUB”,由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TNO领导,为期四年,旨在加快海上光伏和制氢在海上可再生能源系统中的应用,解决荷兰北海多种能源的集成问题。 2023-03-09

海水直接电解制氢连获重大突破,产业化在即

随着海上风电装机逐渐深远海化,其导致的电力远距离输送的损耗问题日趋明显 。采用风电耦合海水制氢是实现由化石能源向绿色清洁能源转变的理想途径,同时该方法还可以促进新能源电力消纳。 按照是否需要提前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海水制氢分为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和海水淡化后再电解制氢两类路线 。海水间接制氢即海水淡化后再电解制氢,本质上是淡水制氢。相比于海水淡化后再电解制氢,海水直接制氢路线简化了工艺流程,也因此更容易实现降本目标。 2023-03-09

新型催化剂让海水制氢更“绿色”

长期以来,人们将氢视为清洁燃料。尤其是对制造业、航空业和航运业等难以脱碳的行业来说,氢能更是应对关键能源挑战的潜在解决方案。 然而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氢气都提取自化石燃料,每年会造成约8.3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这相当于英国和印度尼西亚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之和。裂解水制氢虽然可以做到无碳排放,但成本昂贵,从商业角度看基本行不通,因此该方法制取的氢气仅占全球氢气总量的1%。 2023-02-22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