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10月28日,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简称“中国海博会”)在深圳隆重开幕,这场被誉为“中国海洋第一展”的盛会以“数智深蓝 共创未来”为主题,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汇聚超300家行业龙头企业、科技企业,同期举办多场高端峰会论坛,打造海洋经济交流合作平台。
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论坛作为本届中国海博会—海洋能源融合发展大会系列论坛之一,于28日下午成功召开,本论坛由大会组委会、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烟台)有限公司、海洋能源网共同主办,以“绿动蓝海·融创未来”为主题,来自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广核集团、三峡集团广东分公司、国家电投广东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院、中国能建海洋能源研究院、中国人保深圳分公司、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中集集光、中车启航新能源、深圳氢致能源等知名科研院所、相关产业链有关企业的专家学者及代表15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对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洋氢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方向、新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会议由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烟台)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细录主持。主旨报告环节,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院技术主管耿大洲作了题为《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创新发展思考及展望》的报告,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积累与对行业的敏锐洞察,深入剖析了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创新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思考与展望,为行业发展指明了宏观方向;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新能源院工程院副院长周胡作了题为《海洋可再生能源系统化开发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结合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详细阐述了海洋可再生能源系统化开发过程中的关键要点与思考,为实际项目操作提供了宝贵借鉴;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海洋能源研究院副院长马凌作了题为《科技创新驱动海洋能源“发-输-用”高质量发展》的报告,聚焦科技创新,探讨了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实现海洋能源从发电、输电到用电全环节的高质量发展,为行业技术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发布环节,海上风电气象风险预警工具发布仪式成为一大亮点。该工具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中广核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布。这一工具的推出,将为海上风电项目提供更精准的气象风险预警,有效降低项目运营风险,保障海上风电产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对于推动海上风电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题报告环节,精彩纷呈。谢和平院士团队研究员刘涛,带来了全新原理的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分享,这一突破性技术为氢能产业开辟了新的路径,有望解决传统制氢方式成本高、能耗大等问题,推动氢能产业在海洋领域的广泛应用;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烟台)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细录分享了海上漂浮式光伏创新实践,他结合公司实际项目案例,介绍了海上漂浮式光伏在技术突破、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的成果,为海上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与经验;中车启航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欧洲研发中心负责人查荣钰,围绕新型漂浮式风电机组展开探索,详细介绍了新型机组在技术研发、商业化实现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与解决方案,为漂浮式风电产业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考;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经理田介花,讲述了HJT高效海光组件如何赋能海上光伏,她从技术特点、性能优势等方面深入分析了HJT高效海光组件在海上光伏项目中的应用潜力,为海上光伏组件选型提供了新选择;深圳氢致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邝允,介绍了电解海水制氢技术进展及应用实践,他分享了公司在电解海水制氢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为电解海水制氢技术的商业化推广提供了实践参考;爱旭股份中国集中式解决方案高级经理李勃,解析了ABC组件海光特性,他通过详实的数据与案例,展示了ABC组件在海上复杂环境下的卓越性能与极致可靠性,为海上光伏项目组件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链搭建了一个高规格、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平台。与会嘉宾通过深入的交流与探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商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推动海洋强国及能源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