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中船科技发布“陆海双星”,为低风速与深远海写下“更优解”

2025-10-22 15:32     来源:中船科技      海上风电机组海洋新能源

10月20日,全球风能盛会——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拉开帷幕。中船科技在“中船所向 深蓝图强 科技所往 智慧领航”产品发布会上,剑指陆上中低风速市场需求和深远海风电发展趋势,重磅发布H220平台陆上风电机组与H305-20MW海上风电机组两大新品,以技术突破拓展了中国风电开发的空间与边界,推动风电产业向 “中低风速高效开发” 与 “深远海规模化平价” 双轨进阶。

新品发布会上,中船科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郑松,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产品业务总经理李国宏,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工业服务与信息安全副总经理、能源与环境部总经理朱国分别致辞,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为中船科技H305-20MW海上风电机组和H220-5MW、H220-7.7MW陆上风电机组颁发了产品认证证书。

逐陆坤岳:H220平台机型

以系统价值破局中低风速市场

随着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市场化,风电行业已从“固定收益”迈入“价格博弈”新阶段,竞争逻辑从“单机性能驱动”转向“系统价值驱动”,提升收益韧性、严控全生命周期成本、适配复杂场址及强化电网适应性成为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此背景下,盲目追求风轮尺寸与功率等级的传统路径弊端凸显,高风险与场景适配窄等问题制约发展,中船科技回归理性研发逻辑,深耕可靠性、成本与场景适配性的平衡,推出H220平台陆上风电机组解决方案。

H220平台并非单一机型,而是覆盖5-7.7MW功率范围的通用技术底座,精准适配4.5~7.5m/s中低风速区间,参考湍流强度覆盖0.12-0.16.塔筒高度可从120米延伸至200+米,实现乡村、山地、平原等多场景全域覆盖。

该平台机型的核心竞争力源于“硬核创新+智能内核”双引擎驱动。在硬核创新层面,专为中低风速设计的高效叶片使性能提升10%,集成式传动链传动效率高达98%且疲劳寿命提升20%,85%的零部件通用率则让交付能力更强、运输更便捷、运维更高效;智能内核方面,通过一体化设计提供场址定制化最优方案,自适应控制技术实现发电量提升3%、极限载荷降低15%,数字运维云平台的72小时提前预警功能使运维成本下降20%。

电网适应性与可靠性是陆上风电装备的关键指标。H220平台基于中船成熟双馈技术平台,深度融合电网主动支撑功能,不仅完成5MW构网型机组实地并网测试,更构建起从仿真到实景的完整验证体系,具备0-130%宽范围电网电压主动支撑能力,为电网薄弱区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可靠性方面,该平台建立部件级、系统级、整机级、风场级四级验证体系,使故障率降低30%。在具体项目应用中则更显优势,如乡村场景的降噪设计使噪音降低18%,让环境更友好;山地场景的抗湍流结构强化设计与湍流自适应控制,征服复杂地形;平原场景的全域感知系统使IRR提升2%以上,优化捕风效率。

目前,H220平台主打5MW、7.7MW、10MW三款机型,可精准对应不同风速区间,实现目标风速区间内项目IRR稳定在10%以上,为投资者提供了覆盖广、收益稳的确定性解决方案。

深蓝图强:H305-20MW机组

攻坚深远海抗台风电难题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加速增长,但价格内卷与深远海发展趋势带来新挑战——离岸距离增加导致电网支撑减弱,行业迫切需要单机容量更大、扫风面积更广、度电成本更低的新型装备。与此同时,海上高盐雾、强雷雨、60m/s高风速等恶劣环境,以及长叶片颤振、弱电网适配等技术痛点,对大型机组设计提出严苛要求。

中船科技针对性研发的H305-20MW抗台型海上风电机组,适配浙江、福建、广东等中高风速区域,可抵御17级台风,10m/s风速下满发小时数超4300h,收益率提升10%以上,完美契合高水深、远距离复杂海域开发需求。

该机组叶片气弹稳定、传动系统成熟可靠、轴承承载能力高、电网支撑能力强、智能程度高、运维成本低、抗台能力强。其技术特点、优势主要体现在:

1 高效传动发电可靠:采用成熟第三代中速永磁半直驱传动路线,集成式传动系统经10MW、18MW机组风场验证,主轴分体式结构与齿轮箱刚性销结构确保稳定运行;

2 一体仿真保障安全:通过载荷、CFD流场、有限元及动力学一体化仿真,自研150米叶片实现气动与结构融合,气动效率提升8%,结构安全系数达1.15并配备双重防雷系统;

3 四级验证夯实品质:构建部件级、系统级、整机级、风场级“四位一体”全方位测试体系,搭载“全球最大功率构网型技术”,满足跟网、构网模式在线切换和弱电网海上风场开发需求,拓展可开发海域面积30%以上;

4 塔上运维降低成本:后机架模块化设计实现叶片、齿轮箱等大部件塔上更换,运维效率提升10%,成本降低30%以上;

5 智能监测赋能增效:多传感设备实现全生命周期监测,叶片多截面监测、场级协同控制等技术使叶根载荷降低10%,发电量提升5%;

6 国产替代赋能发展:国产化率高达99%,6大海上总装基地保障交付,在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目标区域,机组IRR收益率达10.5%,市场前景广阔。

H220陆上平台与H305-20MW海上机组的同步发布,标志着中船科技已构建起覆盖海陆全域的风电装备体系,实现从中低风速陆地到中高风速深远海的全场景覆盖,为行业提供了“因地制宜”的风电开发路径。

作为风电装备领域的核心力量,中船科技始终秉持“客户至上、质造精品”的产品理念,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与可靠性测试,确保新产品在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面向未来,中船科技将协同产业链伙伴继续创新突破,为不同地域、不同风区风电开发提供更多“更优解”,助力风电产业向更高质量、更低成本方向进阶。

推荐阅读

“高可靠、巧发电”,远景海陆新机型重塑风电竞争力

10月20日,远景能源在2025北京国际风能展发布全新一代陆上Model T Pro平台EN-220/6.25~10+、EN-206/8.35~10+系列与海上Model Y Pro EN-272/12.5、Model Z Pro EN-252/16.7系列智能风机,以“高可靠、巧发电”的全新理念直面后“136号文”时代新能源市场化挑战,为中国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范本。 2025-10-22

福建省连江外海海上风电项目核准延期

海洋能源网获悉,10 月 21 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同意连江外海海上风电场项目核准延期的批复》。根据批复,因该项目开工部分审批手续无法在原核准有效期内办齐等原因,申请该项目核准文件有效期延长 1 年。依据《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 2017 年第 2 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 福建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实施办法 > 的通知》(闽政〔2017〕45 号),同意该项目核准文件有效期延长 1 ... 2025-10-22

金风科技发布新一代 Ultra 系列风电产品 引领市场价值新风向

海洋能源网获悉,在 10 月 21 日举办的 2025 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金风科技正式推出新一代 Ultra 系列风电产品矩阵,以全周期价值优化为核心,为客户打造从保发电到创价值的解决方案,开启风电行业价值竞争的新篇章。随着136 号文落地,新能源行业正经历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关键转折,风电价值逻辑发生重构。度电价值成本(LCOV)正取代传统的度电成本(LCOE),成为衡量项目竞争力的新标尺。金风科技基于这一洞察,着力打造为市场而生的产品... 2025-10-22

三峡阳江青洲七海上风电项目导管架安装任务全面完成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在广东阳江海域,随着起重船体随海浪有节奏地起伏,一台导管架缓缓下沉浸入海面,平稳插入四根钢管桩之间。这标志着三峡上海院承担的三峡阳江青洲七海上风电项目38台机位导管架安装任务全部完成,为后续风机安装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峡阳江青洲七海上风电项目位于广东阳江海域,场区中心离岸距离约70公里,水深46至53米,总装机容量达100万千瓦。此次完成安装的#74机位导管架,是该项目三峡上海院负责部分的最后一台设备,其单重1863... 2025-10-21

明阳智能重磅亮相CWP2025

明阳集团全球业务总裁、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张启应在“构建韧性产业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对话中表示,全球要实现既定的可再生能源和碳中和目标,亟需各国将绿色发展的共识深入到实际行动之中,尽快清除如繁琐的审批流程等可再生能源部署障碍。同时,各国应秉持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开展全球供应链合作,产业技术创新也需全面拥抱AI等新兴技术。 2025-10-21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