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日前,由三峡集团投资建设、中国能建广东院 EPC 总承包的三峡阳江青洲五、青洲七海上风电场海缆集中送出工程海上换流站上部组块完成钢结构搭载封顶,标志着世界首座±500千伏/2000兆瓦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取得重大建设进展。
青洲五、七柔直送出工程位于广东阳江市阳西县,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工程,承担着将 2000 兆瓦海上风电场的清洁电能打捆集中送出的重任。工程整体建成后,每年可为用电负荷中心输送 77 亿千瓦时绿电,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634.48 万吨,将为广东省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也为中国深远海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提供可复制的能源集中送出解决方案。
深远海大容量海上风电开发,首先要解决电力送出问题,尤其是输电距离、容量规模和电网稳定性等方面的挑战。柔性直流输电作为新一代直流输电技术,可将清洁电能输送得更远、更平稳,正是破解难题的理想方案。作为世界首个±500 千伏、2000 兆瓦柔性直流海上风电集中送出工程,青洲五、七柔直送出工程面临着攻克相关技术空白、应对复杂海域环境、带动产业链协同跨越等诸多“世界级考验”。
为此,在三峡集团的引领下,广东院牵头组建了联合攻关团队,开展涵盖装备研究、设计、制造、运维等全产业链环节的协同创新,取得多项国际领先成果。
此次完成上部组块封顶的海上换流站,是世界首座±500 千伏/2000 兆瓦柔性直流海上换流站,采用国内首创集约化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输电容量和电压等级均居全球首位。“海上换流站能够同时充当风电的‘翻译官’和‘指挥官’作用。一方面,它将风电机组发出的交流电汇集起来,‘转译’成直流电;另一方面,它集升压和换流于一体,指挥电能以高电压、低损耗跑完近百公里的海缆,直达陆地。” 广东院青洲五、七柔直送出工程项目经理王建武介绍道。
该海上换流站分为上部组块和下部结构两部分,分别采用“陆上建造、海上安装”方案,各自作为一个整体完成建造后,运输至指定海域完成安装。上部组块为 7 层钢结构型式,每层面积约等于 1 个标准足球场,高度相当于 15 层居民楼,承载着柔直换流阀、联接变压器、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桥臂电抗器等核心装置。下部结构由导管架和钢管桩组成,导管架整体高度近 70 米,平面大小相当于约 11 个标准篮球场,支撑结构稳定紧凑,为换流站稳稳立在海上提供坚实“底座”。
建设过程中,广东院总承包项目部实施穿透式精细管理,有效协调解决了复杂交叉作业、长周期设备生产跟踪等一系列管理难题,保障了工程高质量推进。联接变压器是海上换流站的关键设备,承担着海上风电汇集、转换和稳定输出的重要使命。项目共有 3 台联接变压器,单体重量约 380 吨,均需吊装至高 49.6 米的海上换流站上部组块第 6 层。项目团队高效协同推进吊装各项工作,成功实现高空平台超重联接变就位。针对导管架重量重、体积大和钢管桩长度长的特点,以及海上作业的严苛环境,项目团队组织多轮专家评审和模拟演练,制定了科学的施工方案,并采用多维度监测技术,实现精准控制结构安装偏差,安全高效达成了万吨级钢结构在深远海复杂环境安装就位目标。
下一步,广东院将有序开展海上换流站整体安装、浮托施工、直流海缆敷设等重点工作,全力保障项目高质量推进,为我国海上风电产业跨越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扎实推进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