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宣布,东方1-1气田东方13-3区项目(以下简称“东方13-3项目”)实现重大突破,一口井单日最高进尺达2618米,创下国内油气井单日进尺纪录。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井钻井提速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为我国海洋油气开发注入了新的动力。
钻井提速: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的关键
钻井作业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核心环节,其效率和质量直接决定了油气资源的开发进度和经济效益。此次东方13-3项目打破纪录的气井,是我国海上首个高温高压低渗天然气开发项目,开发难度极大,成本控制尤为关键。
中国海油的钻井团队在作业现场精心操作,通过优化井身结构和采用“一井一策”的思路,将每口井分为4个井段,并以“批量钻井”模式开展作业,显著降低了作业成本。在作业过程中,团队依托自主搭建的钻井优化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解析作业细节,通过精确数值模拟泥岩地层水化、岩屑沉降与悬浮状态,找到最优的作业参数组合,实现井下状况的自动跟踪与精准调控。这种高效的协同作业模式,使得不同专业的人员和多种技术设备能够高效配合,二十余项操作在2分钟内即可完成。
安全与质量:高温高压低渗气田开发的挑战
东方13-3项目的“双高一低”(高温、高压、低渗)特点,对作业安全和建井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该项目储层温度高达150摄氏度,最高压力系数超过1.8。为确保安全钻进,项目团队充分借鉴以往海上高温高压气田的成功经验,自主研发与地层特性高度匹配的钻完井液,并运用控压设备控制钻头与地层压力保持“近平衡”,最大限度地保护储层。
智能化钻井:技术升级与效率提升
近年来,中国海油大力推进海洋“优智钻完井工程”建设,以智能化技术提升作业效率和质量。项目团队通过自主开发的“钻井优化系统”,实现了井下状况的自动跟踪与精准调控,创建了“一米一策”的精细化作业模式,整体作业效率提升了50%。同时,依托大数据智能学习模型,实现了现场多设备、多岗位、多维度的高效协同,每柱衔接时间从5.5分钟缩短至2分钟。
随着国内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向深水、超深水迈进,海洋钻完井技术的快速迭代和高效发展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期间,中国海油大力推进油气增储上产攻坚工程,国内海上年均钻井井数达近千口,较“十三五”期间增长40%。中国海油正瞄准高温高压分支井和长水平井实施、超深水超浅层防砂等行业难题,持续开展海洋钻完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