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从有限天津分公司辽东作业公司传来喜讯,我国首个多层稠油热采油田——锦州23-2油田日产原油突破1600吨。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更新了海上薄互层稠油无法规模开发的行业认知,更标志着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定向井多层合采技术取得实质性飞跃,为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注入强劲动能。
锦州23-2油田位于渤海辽东湾北部海域。该油田常温下的稠油黏度较高,犹如寒冬里冻住的芝麻酱,堪称原油界的“顽固钉子户”。同时,油田地下的稠油储层呈12层薄互层分布,最薄单层层厚不足2米,却彼此粘连成“千层饼”状结构。因此,该油田一度被判定为“开发禁区”。
为了攻克稠油开发难题,科研人员与开发团队潜心研究,另辟蹊径。他们大力推进锦州23-2油田开发项目,构建起从注热、采油到集输的全流程高效开发模式。
其中,新建的两座固定式热采平台均重约16000吨,为目前我国自主建造的最大海上稠油热采平台;均搭载6台热介质锅炉、6台蒸汽锅炉等设备,几乎相当于此前我国海上稠油热采的标志性工程——旅大21-2油田开发项目和旅大5-2北油田一期开发项目相关设备数量的总和。
油田投产以来,油田团队通过蒸汽吞吐的方式持续为稠油“升温减负”。同时,团队利用地面注热流程中的在线检测泄漏管理系统为蒸汽注热系统增加可靠保障,大幅提升了油田的安全生产水平。
在注热工艺优化方面,油田团队大力推行“倒推工作法”,通过海水淡化系统启动确认表、锅炉启停风险预判等8项标准化流程,实现首轮注热4井同注的目标,为油田稳产高产提供保障。
针对海上薄互层稠油动用这一难题,科研人员深入研究油藏地质结构,开创性提出“定向井多层合采”热采策略。他们通过对先批井次注热效果的系统评价与反复验证,不断优化开采方案,最终确定了适配油田地质条件的最优注热方案。
辽东作业公司热采团队则从蒸汽质量与注入量双维度发力,结合油井产液动态,综合分析动静态资料,实现了热能的高效注入与油藏的充分动用。“海上油田传统热采只能单层开发,我们通过精准调控蒸汽注入剖面,让多层油藏像‘千层饼’一样被逐层激活。”辽东作业公司主任工程师蔡晖说。
在热采作业全面推进的关键阶段,辽东作业公司充分发挥“调度中枢”的作用,通过建立热采作业“大表”管理模式,对工程技术、增产作业、工程建设等多部门的技术服务资源进行精细化统筹调配,确保生产环节紧密衔接,为累计产量突破22万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