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新型柔性机器人,多次“打卡”4000米深海!

2025-08-20 11:34     来源:央视一套     深海机器人海洋装备
目前,我国智能机器人发展迅猛,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宽。机器人能不能上天下海,去解锁更多领域呢?我国科研团队日前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新型柔性机器人可在数千米的深海与鱼儿为伴,游弋自如。

海洋的鱼群中,一条仿生机器鱼悄悄潜入,它动作轻盈,身体摆动自如,鱼儿们也放下了戒备,与它共舞。这就是由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团队历时3年,研制的新型柔性机器人。这条“鱼”身长约32cm,重量仅670g,它已经多次“打卡”4000米深海。

机器人要想解锁深海,首先要破解材料的物理极限。4000米深海的压强,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均匀承受着数百吨的重量,堪比几十辆卡车压在身上。普通的刚性驱动结构在深海极端环境下,将面临变形、溃裂等风险。哈工程团队研制的这款深海机器人,驱动单元采用的是液态材料与柔性结构,以此来平衡深海的压力。

液体材料如何驱动机器人?科研团队的巧思,是将常见的物理现象拓展到新的应用场景。由于传统的电机驱动在深海高压、低温环境下作业风险和成本比较高,科研团队在装有液体的塑料袋两侧安装柔性电极,通过交替通电,从而实现用塑料的收缩形变来进行驱动。

目前该团队已经完成万米海深水压的实验测试,后续将进行全海深实地试验。北京时间8月14日,国际权威期刊《科学·机器人》刊发了哈工程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

推荐阅读

“大国重器”不断“上新”,海洋装备叫响“青岛造”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船交付运营;比利时CMB公司21万吨氨燃料散货船用上“青岛芯”发动机;“青岛造”大气海洋激光雷达远销欧美、韩日、东南亚等市场……以海洋装备制造为重要“支点”,青岛纵深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 2025-09-03

青岛海洋装备创新发展联盟成立暨产学研协同对接大会成功举办

8月28日,由中共青岛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办,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青岛海洋装备创新发展联盟成立暨产学研协同对接大会在青成功举办。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波,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副司长辛红梅,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领域,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鹏晟海洋董事长毕晓鹏、鹏晟海洋董事长助理李德涵以及国内39个城市的240余家单位代表参会,会议规模460余人,共同搭建海洋装备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 2025-09-03

江南造船第三艘大型LNG运输船交付

继8月17日命名仪式之后,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联合中船贸易为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旗下ADNOC Logistics & Services(ADNOC L&S)建造的第三艘大型Mark III Flex型薄膜式LNG运输船——“ AL REEF ”于今日签字交付,该船提前合同交期近 3 个月交付船东。 2025-09-03

宁波海经区携手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共筑海洋科创高地

海洋能源网获悉,8月29日,宁波海经区与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开启双方深度合作的新篇章。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王立平,县委副书记、县长、宁波海经区管委会主任李晓东出席签约仪式并见证签约。副县长史建立、宁波海经区管委会副主任储昭节等一同参加活动。签约仪式上,李晓东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长期以来对象山海洋事业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她指... 2025-09-02

我国首个实现部省共建的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走进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的试验码头,可以看到:智真海洋科技(威海)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黄色水下智能清洗机器人缓缓潜入海底,在高流速海况下接受性能考验。不远处,山东铂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六推水下无人机器人”正开展应急救援、水下安检、打捞搜救等实景测试。如今,威海市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建设为核心,全力打造的远遥浅海科技湾区,正加速成长为海洋“新硅谷”。 2025-09-01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