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非自己造船不可?
欧洲深远海项目要求单桩直径 10 m+、长度 120 m+,传统散货船无法装运;更关键的是,欧洲码头吃水、潮汐窗口极窄,只有把船、桩、码头同步设计,才能把运输风险降到零。大金重工的这两艘船,甲板承重 8 000 t、舱底可调压载,能“一船双桩”直送欧洲深水港,一次航行可节省 30 % 海运成本。
船还没下水,订单已排满。
• 7 月 21 日,欧洲 4.3 亿元单桩合同到手,交付期 2026 年。
• 加上 3 月、5 月的两份合同,2025 年海外订单总额已达 24.16 亿元,相当于公司去年全年营收的 64 %。
• 全部采用 DAP(到岸完税)模式,公司负责制造+远洋运输+现场滚卸,单桩附加值提升 15 % 以上。
从“卖塔筒”到“卖方案”
在唐山曹妃甸,大金建成了业内唯一符合欧洲海洋工程标准的深远海专用产线,可同时制造 15 MW、20 MW 级单桩、导管架和浮式基础。船、厂、技术三位一体,让大金成为国内首家、亚太唯一能够规模化向欧洲出口超大型海工产品的企业。
2025 年上半年,公司预计盈利 5.1–5.7 亿元,同比增长 193–227 %。高增长背后,是全球化研发-制造-海运-交付全链条打通。当这两条特种运输船正式首航,它们载的不仅是巨大的钢管,更是中国海工走向深远海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