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大金重工独创设计和自行建造的2艘海上风电装备特种重型运输船,将在年内完成下水

2025-08-12 15:2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海洋装备大金重工
8 月 11 日,大金重工宣布:由公司独创设计并自行建造的 2 艘海上风电特种重型运输船将在年内下水。这不仅是两条新船的消息,更意味着中国海工企业第一次拥有了为 20 MW 级超大型单桩量身定制的“私人定制”物流方案。

为什么非自己造船不可?

欧洲深远海项目要求单桩直径 10 m+、长度 120 m+,传统散货船无法装运;更关键的是,欧洲码头吃水、潮汐窗口极窄,只有把船、桩、码头同步设计,才能把运输风险降到零。大金重工的这两艘船,甲板承重 8 000 t、舱底可调压载,能“一船双桩”直送欧洲深水港,一次航行可节省 30 % 海运成本。

船还没下水,订单已排满。

• 7 月 21 日,欧洲 4.3 亿元单桩合同到手,交付期 2026 年。

• 加上 3 月、5 月的两份合同,2025 年海外订单总额已达 24.16 亿元,相当于公司去年全年营收的 64 %。

• 全部采用 DAP(到岸完税)模式,公司负责制造+远洋运输+现场滚卸,单桩附加值提升 15 % 以上。

从“卖塔筒”到“卖方案”

在唐山曹妃甸,大金建成了业内唯一符合欧洲海洋工程标准的深远海专用产线,可同时制造 15 MW、20 MW 级单桩、导管架和浮式基础。船、厂、技术三位一体,让大金成为国内首家、亚太唯一能够规模化向欧洲出口超大型海工产品的企业。

2025 年上半年,公司预计盈利 5.1–5.7 亿元,同比增长 193–227 %。高增长背后,是全球化研发-制造-海运-交付全链条打通。当这两条特种运输船正式首航,它们载的不仅是巨大的钢管,更是中国海工走向深远海的“通行证”。

推荐阅读

山东海洋集团当选青岛海洋装备创新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助力海洋产业创新升级

海洋能源网获悉,2025年8月28日,青岛海洋装备创新发展联盟成立暨产学研协同对接大会在青岛成功举办。在这次大会上,山东海洋集团凭借其在海洋领域的卓越实力和广泛影响力,当选为青岛海洋装备创新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国栋受邀出席大会,并为青岛海洋装备创新发展联盟的成立揭牌。本次大会由中共青岛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以科引深蓝,融合聚能为主题,聚焦海洋装备制造领域,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的高... 2025-08-29

哈尔滨工程大学张阿漫教授团队研发新型装备为深海“把脉”!勘探深度可突破10公里,较传统装备提升一倍!

海洋能源网获悉,8月25日凌晨,哈尔滨工程大学极端海洋环境与舰船力学团队的科研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对自主研发的新型低频高压气枪装备进行试验,这项新装备计划9月份在南海勘探中试用。记者从哈尔滨工程大学了解到,低频高压气枪是深海勘探不可或缺的关键装备,此项新型装备的研发源于哈工程团队原创的气泡动力学方程,勘探深度可突破10公里,较传统装备提升一倍,在气泡理论和反演技术等关键指标上实现了国际领先。 2025-08-27

“海洋+能源”产业融合巅峰盛宴即将启幕!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重磅设立海洋能源板块

逐新提质,迈向深蓝,共赴双碳战略星辰大海。随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步伐加快,海洋经济与海洋能源的融合高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2025年10月28日至30日,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经济展会——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简称中国海博会)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隆重举办。本届中国海博会以数智深蓝,共创未来为主题,预计展览面积40000平方米以上,将汇聚300余家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预计超过50,000名专业观众,并重磅推出10余场高端峰会与论坛活动... 2025-08-27

“海上超级工厂”启航——我国首艘自主FLNG“NGUYA”启程赴刚果

海洋能源网获悉,8月26日,江苏启东码头汽笛长鸣。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型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NGUYA FLNG解缆启航,目标直指刚果(布)黑角近海。这一巨无霸的出海,标志着中国在全球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赛道上实现高端装备建造与工程管理的双重突破。据息,该装置全长376米、型宽60米、型深35米,液化天然气(LNG)储量18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年产能达240万吨,将部署于刚果(布)黑角近海。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FLNG)可在远离陆地的深... 2025-08-27

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海琴”号完成首次深海试验

23日清晨,在南海飘着小雨的蓝色晨曦中,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海琴”号,经过8个小时作业,从4140米深海凯旋,成功进行海试,我国深海研究又多了一个“科考利器”。其所属的“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也正式跨入我国少数拥有6000米级深海ROV的科考船行列。 2025-08-26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