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大金重工独创设计和自行建造的2艘海上风电装备特种重型运输船,将在年内完成下水

2025-08-12 15:2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海洋装备大金重工
8 月 11 日,大金重工宣布:由公司独创设计并自行建造的 2 艘海上风电特种重型运输船将在年内下水。这不仅是两条新船的消息,更意味着中国海工企业第一次拥有了为 20 MW 级超大型单桩量身定制的“私人定制”物流方案。

为什么非自己造船不可?

欧洲深远海项目要求单桩直径 10 m+、长度 120 m+,传统散货船无法装运;更关键的是,欧洲码头吃水、潮汐窗口极窄,只有把船、桩、码头同步设计,才能把运输风险降到零。大金重工的这两艘船,甲板承重 8 000 t、舱底可调压载,能“一船双桩”直送欧洲深水港,一次航行可节省 30 % 海运成本。

船还没下水,订单已排满。

• 7 月 21 日,欧洲 4.3 亿元单桩合同到手,交付期 2026 年。

• 加上 3 月、5 月的两份合同,2025 年海外订单总额已达 24.16 亿元,相当于公司去年全年营收的 64 %。

• 全部采用 DAP(到岸完税)模式,公司负责制造+远洋运输+现场滚卸,单桩附加值提升 15 % 以上。

从“卖塔筒”到“卖方案”

在唐山曹妃甸,大金建成了业内唯一符合欧洲海洋工程标准的深远海专用产线,可同时制造 15 MW、20 MW 级单桩、导管架和浮式基础。船、厂、技术三位一体,让大金成为国内首家、亚太唯一能够规模化向欧洲出口超大型海工产品的企业。

2025 年上半年,公司预计盈利 5.1–5.7 亿元,同比增长 193–227 %。高增长背后,是全球化研发-制造-海运-交付全链条打通。当这两条特种运输船正式首航,它们载的不仅是巨大的钢管,更是中国海工走向深远海的“通行证”。

推荐阅读

中海油研究总院与钢铁研究总院签订合作协议 携手推动海洋能源工程材料创新

海洋能源网获悉,8月8日,中海油研究总院与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钢铁研究总院)海洋能源工程材料联合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联合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京隆重举行。中海油研究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田立新,中国钢研集团(以下简称中国钢研)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赵栋梁出席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双方围绕海洋能源工程材料技术发展需求、联合创新中心建设规划、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关键领域展开深入探讨。双方就发挥各自优... 2025-08-12

我国首批自主研发海洋工程柔性制造智能焊接机器人设备系统在天津集成完工

8月11日,记者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工程)获悉,我国首批自主研发海洋工程柔性制造智能焊接机器人设备系统在天津集成完工,进入测试验收阶段,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装备关键节点柔性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对加快培育发展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2025-08-12

沪东中华建造卡塔尔能源项目H1799A船圆满完成“二合一”试航任务

海洋能源网获悉,8月5日,沪东中华造船公司为卡塔尔能源建造的H1799A船圆满完成“二合一”试航任务,安全返航停泊码头。该船是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五代“长恒系列”17.4万方大型LNG船,在结合前船积累的经验,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从7月22号出坞,7月23号开始码头加注天然气,再到最后7月27号离开码头开始试航,总耗时5天,较原计划提前了2天,为顺利试航打下来坚实基础。 2025-08-08

中国海油主办海洋油气与新能源先进技术装备交流会在广东汕尾成功召开

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海油主办的海洋油气与新能源先进装备技术交流会在广东汕尾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以深蓝智维·绿能融合——海洋油气与新能源一体化、智能装备预知维护与数字化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国内 34 家头部装备企业的代表应邀参会。在交流会上,各企业代表围绕深化自主研发装备技术创新、设备智能运维、新能源装备发展等关键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与经验分享。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们积极探讨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 2025-08-07

沪东中华造船&道达尔携手!18600立方米LNG加注船生效

7月31日,法国知名能源公司道达尔向沪东中华造船公司订购的1+1艘18600立方米LNG加注船项目选择船正式生效,标志着沪东中华造船公司在加注船领域进一步扩大领跑优势。 2025-08-06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