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27日,“AI 赋能海洋——智领深蓝,加速未来船舶跨界融合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作为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唯一面向船海产业的专业性、学术性分论坛,本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与船舶工业深度融合的前沿技术,旨在推动技术标准互通、资源共享与跨界合作,进一步巩固我国船舶工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技术引领力和影响力。
中船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彭原璞,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二司副司长李毅,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干部人事处处长黄春华,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副局长金宏松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国内外船海产业、铁路、汽车、信息化等行业和领域的两百余位重磅嘉宾出席论坛,共同探讨全球海事业数智化发展之路。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ISO/TC8)主席李彦庆围绕中国新一代智能船舶产业链发展、航运数字化与自主船舶展望等热点话题发表主题演讲。他们指出,全球海事业正处于数字化向智能化过渡的关键时期,需积极探索智能船舶、自主船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路径,引领海事行业走向智能未来。
上船院副院长李鑫、日本邮船(NYK)集团 MTI 总经理安藤英幸、GTT 集团下属安升思·马罗卡新加坡公司董事总经理及全球运营总监 Haraldur Orri Bjornsson、长三角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星群等嘉宾,围绕 AI 技术在船舶数字化和自主化的应用实践、NYK 面向商业运营的自主航行实现路径、用人工智能释放船舶数据的潜力、船舶与海洋工程智能应用等主题作主旨演讲。他们强调,需加快人工智能在更多海事领域的应用落地,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球海事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副院长周时莹、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都青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郭魁元等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全生命周期应用展开深入讨论,积极探索船舶、铁路、汽车、信息化等多领域多学科的技术标准互通、资源共享与跨界合作。
论坛期间,中船集团集中发布了“智海·图灵”海上人工智能高效赋能基座平台、水星智算处理器凌久 NP101、海鲲大模型、蓝豚智能产品安全性测试验证平台、造船领域科技创新管理高质量数据集、数字化营运支持系统等 6 项 AI 创新成果,全面展示了中船集团在 AI 领域的探索成就,为推动人工智能与船舶工业深度融合提供了战略性前瞻。
此外,论坛还发布了 2024 年度船海产业 AI 创新实践案例,包括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航行安全智能管家——航安宝、联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的元景赋能船舶辅助设计应用实践、无锡九方科技有限公司的九方气象智能导航、陕西欧卡电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船艇智能驾驶系统、上海羚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船舶维修头部企业物资管控优化智能体案例等。这些案例通过大数据、AI、大模型等技术与船海产业的深度结合,进一步夯实了船海产业构建数智生态的基础。
上船院等 12 家单位联合发布了中国智能船舶可信数据空间构建倡议,并对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方案进行了解读。
本次论坛采用多平台、全球直播的方式,与全球船海领域专家、学者共享论坛盛况,线上累计观看超过四千人。论坛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船院、中国智能船舶创新联盟、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智能船舶分会、AI + 海洋科创中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长三角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中船斯达瑞节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