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Vaarst为美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带来最先进的机器人技术

2023-02-20 16:59     来源:外媒网     水下机器人 海洋装备
Vaarst是一家通过高度精确的3D、ML和数据融合促进人与机器协作的公司,在英国、欧洲和非洲开展了一年的强劲活动之后,该公司将其世界领先的SubSLAM®X2技术引入美国市场。

作为传统视频图像和其他需要比例尺部署和结果后处理的3D建模系统的替代方案,SubSLAM®是第一个实时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可提供4K分辨率视频,同时提供精度为亚毫米的高质量实时3D密集点云。

SubSLAM®已被证明是行业游戏规则的改变者,为在民用、海洋科学、海上可再生能源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等海底行业运营的资产所有者提供了快速可视化,甚至可以更快地分析和测量关键基础设施和组件。

在英国开发的SubSLAM®解决了传统检查程序的许多耗时缺点,同时比以往更快地提供更详细、可量化的数据。项目的应用范围包括资产完整性、UWILD、建筑项目的海底计量、退役、管道检查、电缆预敷设检查、巨石移除和珊瑚礁检查。

五个SubSLAM®系统正在引入美国:两个深水系统,可在2000米以下的深度运行;另外三个系统,可将在300米以下的较浅水域运行。预计2023年第三季度将提供6000 Mcable系统。

SubSLAM安装在执行目视检查的任何ROV上,可以在一次航行中记录所有数据,只需其他系统的一小部分时间,无需进行不必要的额外调动。配备机器视觉传感器和快速机载处理器,3D重建建模,同时捕获高分辨率4K视频片段。或者,如果工作必须在更长的时间内进行,则可以进行多次潜水,同时SubSLAM®能够在停止的精确点重新开始测量。

凭借在一次航行中收集视频片段的同时进行实时3D检查的能力,SubSLAM无需额外调动船舶、ROV和其他系统所需的人员。这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同时减少了终端客户的碳足迹。

3D数据可以实时流式传输到世界上的任何设备,传输给多个接收者,而无需在设备上安装任何特殊软件。当水下勘测正在进行时,陆上工程师可以远程跟踪进度、发现问题并做出积极反应。

推荐阅读

中交三航5000吨海上风电船开工

2月10日,天海防务全资子公司江苏大津重工有限公司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建造的5000吨变幅式扒杆DP起重船(DJHC8087)项目启动仪式圆满完成。 中交三航局副总经理尹建兵出席仪式并致辞。 2023-02-15

深海油气生产装备科普

深海油气生产装备是深海油气田开发的选择。目前,全球共有各类深水生产装备约400座,常见的装备包括半潜式生产平台、张力腿平台、深吃水单立柱平台、浮式生产储油外输装置等。 2023-02-15

“深耕”渤海,30多个油气装备“青岛造”

青岛海工在海洋油气装备领域的代表成果令人瞩目:已经交付的世界最大吨位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P67/P70”、我国最大作业水深FPSO“海洋石油119”、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这些“大块头”的生产制造都来自同一家青企,那就是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青岛公司”)。 2022-10-21

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正式投用

中国海油发布消息,随着位于我国南海莺歌海的东方1-1气田东南区乐东块开发项目投入生产,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对打造自主可控的海洋油气装备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是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重要技术装备,由水下井口、水下采油树、水下控制系统、水下多功能管汇等多种复杂水下结构物组成,在低温高压的深海环境中搭建起能够有序传输传送海底油气物流、液压和电气控制信号、水下生产设施状态信息的“多向通道”。 2022-09-20

从海洋氢能到海水提锂,于俊崇院士:走向深海,核能动力是最理想的能源

“针对深海探索、深海采矿、深海钻探、深海装备维护和救援等,核能动力是最理想的能源。”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于俊崇26日在沪上举行的“海洋装备动力能源变革”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上,分析了全球核动力和海洋核动力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对未来海洋核动力发展过程的战略和技术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2022-08-26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