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阀门新闻
激光熔覆是利用高能量的激光束作为热源,使熔覆材料与基材表面薄层一起熔凝,在基层表面形成与其为冶金结合的填料熔覆层的工艺方法。激光熔覆可在低成本的基体材料上制备综合性能良好的涂层,且稀释率小、组织致密、工件变形小、涂层与基体为冶金结合,特别适用于抗摩擦及耐蚀涂层的制备。目前,激光熔覆技术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表面工程领域研究与应用的前沿与热点。激光熔覆技术在提高阀门零件耐磨耐蚀性能方面与其他表面改性技术相比,优点比较突出,改善强化作用比较明显。
2024-03-01
热喷涂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高效、应用前景广阔的现代表面强化技术,利用热喷涂拔术在零部件基体上沉积金属、陶瓷、金属陶瓷等涂层,可以获得理想的复合涂层制品。热喷涂技术具有热输入量小、工件变形小,喷涂手段、喷涂材料多,不受基体材质的限制等特点。热喷涂技术有许多工艺方法,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有火焰喷涂(丝材火焰喷涂、粉末火焰喷涂、爆炸喷涂、超音速火焰喷涂)、等离子喷涂和电弧喷涂。
2024-02-29
由于基体材料的多变和服役环境的复杂性,阀门的阀座、阀芯、密封面对堆焊的技术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基体材料和使用场合,选择不同的堆焊材料和焊接工艺。用于阀门堆焊的材料按照合金类型分为4大类型,即钴基合金、镍基合金、铁基合金和铜基合金,这些合金被制成电焊条、焊丝(含药芯焊丝)、焊剂(含过渡合金型焊剂)和合金粉末等,在堆焊工艺上采用手工电弧焊、氧-乙炔焰焊、钨极氩弧焊、埋弧自动焊和等离子弧焊等焊接方法进行堆焊。阀门密封面堆焊材料的选用一般根据阀门的使用温度、工作压力和介质的腐蚀性,或阀门的类型、密封
2024-02-29
为了延长阀门的服役寿命,阀门密封面需具有较强的耐磨耐蚀能力,这就需要对密封面进行表面强化。在关键密封面上主要通过表面强化技术获得耐磨耐蚀表面涂层,其制备技术根据表面强化材料选定,具体的工艺参数和材料需通过组织密封性能和耐蚀性能测试进行优化。常用的密封材料有镍基Inconel合金及钴基Stellite合金,原始制备工艺有堆焊、热喷涂及激光熔覆等。由于水下阀门是在水下复杂条件下服役,密封而不仅要求平整光滑,且需具有较强的抵抗环境腐蚀和工作过程中零部件之间磨损的能力。随着对密封面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激光熔覆以及
2024-02-29
在结构和选材确定的基础上,密封技术是确保阀门承压能力的关键。不同种类的阀门由于其结构和主要功能存在差异,其密封形式和要求也不尽相同。闸阀的密封包括阀板和阀座之间的硬密封、阀座与阀体焊缝密封、阀杆和阀盖的倒密封;球阀的密封包括球体和阀座的硬密封、阀杆和填料的密封等。
2024-02-29
水下阀门的材料选择应仔细考虑以下因素:与阀门内件接触的生产流体的化学组分;工作压力与使用温度范围;异种金属材料接触引起的电偶腐蚀;在密封面和法兰面之间引起的缝隙腐蚀;非金属材料的适用温度和耐化学性能;材料的阴极保护;表面涂层;材料的可焊性及堆焊性能;材料与注入介质的兼容性;材料的可获得性及成本;有相互运动的零件还应考虑材料的耐磨性。根据水下阀门的使用要求及各类材料特性,水下阀门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类:碳钢及低合金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耐蚀合金以及非金属密封件。
2024-02-28
浸在海水中的阀门,由于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微观不均,如成分不均今、相分布不均匀、表面应力应变不均匀等,导致金属海水界面电极电位分布的不均匀,从而容易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加速金属的腐蚀。电极电位低的区域是阳极区,发生氧化反应;电极电位高的区域是阴极区,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区产生电子,阴极区消耗电子,导致金属的腐蚀。同样,互相接触的两种不同电极电位金属浸在海水中,会出现电极电位低的金属腐蚀加速,电极电位高的金属受到保护的腐蚀现象。这就是电偶腐蚀。
2024-02-27
水下阀门设施的载荷比陆上阀门的载荷复杂得多,载荷按照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功能载荷、环境载荷和偶然载荷。功能载荷是指在水下阀门的建设和运行期间,阀门本身存在的载荷和由于使用所引起的载荷。功能载荷主要由阀门的质量、外物覆盖、外部静水压力、内部压力、介质温度变化、预应力等因素引起。此外,阀门在开合过程中受到的冲击载荷也属于阀门的功能载荷。同陆上阀门相比,水下阀门的功能载荷里主要多了由于静水压力引起的载荷。
2024-02-27
水下阀门是用于水下设备和管道的所有阀门的统称。水下阀门的主要作用是隔离水下设备和管道系统,防止回流,调节和排泄压力。水下阀门主要集中应用于海洋油气工程的水下管汇、采油树、防喷器与输送管道。水下管汇中最常用的阀门为球阀、闸阀和单向阀。水下阀门工作压力最高可至137.8MPa,工作温度范围为-60~182℃,适用介质为水、原油、天然气、化学药剂(如乙二醇)等。操作方式主要采用液动、ROV操作、人工操作(浅水)等。
2024-01-19
7月22日,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海油研究总院)对外宣布,由该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套浅水水下控制模块高压舱测试成功,全面验证了该装置在模拟海洋环境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同等水平,标志着我国高端海洋油气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
水下控制系统是海上油气田生产的核心设备,它控制着水下阀门的开关、采集水下生产系统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等信号,是海洋油气水下生产系统的“大脑”,是海上油气田水下开发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装备,其制造工艺和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油气田开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202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