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8日,华能山东 L 场址海上风电项目传来捷报,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一标段工程 21 个机位 84 根钢管桩沉桩作业全部安全顺利完成。这不仅为该项目全容量并网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更是我国海上风电建设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据悉,该项目是国内在建水深最深、离岸最远、山东省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该项目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海域,场区水深在 51 至 53 米之间,场址中心离岸距离约为 70 千米,达占地面积 47.9 平方公里。项目规划装机容量为 504 兆瓦,计划安装 42 台单机容量为 12 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并配套建设 1 座 220 千伏海上升压站和 1 座陆上集控中心。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约为 17 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省标煤约 50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135 万吨,将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保效益。
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场址离岸远、水深,施工海域航线众多,地质条件复杂,海况恶劣。然而,项目管理团队凭借精心谋划和科学组织,成功应对了这些难题。党员先锋们扎根于钢结构制作基地和海上施工现场,带领全体参建人员迎难而上。在陆上,他们紧盯钢板供货的及时性和钢管桩制作发运的连续性;在海上,深入实施“一机一案”策略,抢抓施工窗口期,有效控制风险并提升施工效率。
依托“海峰 2001”4000 吨全回转起重船,借助其 DP 动力定位功能实现精准定位,施工效率不断突破。单机位有效沉桩时间被压缩至 29.25 小时,在 37 天的作业窗口期内,克服了大雾、强对流、大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安全优质地完成了全部 21 个机位共计 84 根钢管桩沉桩施工。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展现了三航局的高效施工能力,确保了节点目标的顺利实现。
展望未来,项目团队将继续秉持“精诚合作再谱新篇,务实高效勇争第一”的理念,以高昂的斗志和严谨的作风,坚持不懈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遵循严格标准,精细执行每一个施工环节。他们将全力以赴确保项目年度并网目标的实现,持续擦亮“中交风电”这一金字招牌,为我国海上风电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