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杨红生:《数字赋能促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

2023-04-06 12:20     来源:海域海岛环境科技研究院     海洋牧场波浪能海上风电海上光伏
广东作为海洋大省,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率先按下了“加速键”。什么是现代化海洋牧场?应该如何建设?

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牧场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原副所长杨红生看来,“现代海洋牧场是我国海洋牧场发展的重要跨越,是我国渔业发展模式和业态的新赛道,现代海洋牧场建设亟需数字赋能。”

3月27日,在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深圳理工大学(筹)举办的年度战略规划会上,杨红生受邀出席,并以《数字赋能促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

2019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230期双清论坛上,我国海洋牧场领域的专家学者提到,海洋牧场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运用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模式,通过生境修复和人工增殖,在适宜海域构建的兼具环境保护、资源养护和渔业持续产出功能的生态系统。

▲ 现代海洋牧场布局示意图 来源:中科院海洋牧场工程实验室主任、中科院海洋所杨红生研究员

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在高质量水产供给、推动渔业的绿色转型、减排增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既有助于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也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海洋牧场也需要数字化建设,赋能海洋产业,服务向海经济。

“现代海洋牧场的特点是数字赋能,将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形成智能感知-智能作业-智能管控的新范式。”杨红生介绍。

例如在智能感知方面,可以通过“空天地海”多介质的监测设备和多种评估模型,对海洋牧场的环境资源和生物要素状况进行全时空、全过程、多维度监测评估。

在智能作业方面,可以通过集成模块化技术、海上通信技术、长期续航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海上无人装备,显著扩大作业范围,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体力负担。

在智能管控方面,为海洋牧场提供智能化生产决策支持和生产全过程作业管理,指导制定生产计划,下达作业指令,对生产作业进行调度管控,通过机械播苗、自动监测、精准计量、智能采收、系统管理,贯穿海洋牧场生产作业的全周期、全链条,形成从流程化到智能化的管理体系。

建设现代海洋牧场,杨红生介绍了四场联动、陆海贯通、牧养互动和业态融合四种发展模式。

其中,四场联动布局模式 是指在淡水区域,要以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养护与修复为重点;在滩涂区域,以生境修复、苗种培育、增殖放流为主;在浅海区域,要重点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在深远海区域,要提高装备养殖、精准捕捞和一体化加工能力。

陆海贯通发展模式 主要包括种业牵引和陆海接力模式。一方面,种业牵引是指完善苗种“保、育、测、繁、推”的一体化建设,推动良种开发、苗种培育、生境优化、生态增养殖和终端销售的创新结合。另一方面,陆海接力模式集成了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海上深水网箱、大型生态围网和智能化养殖工船相结合,充分发挥了陆海的区位优势。

而牧养互动模式 则是指在水面设置智能网箱,以提升现代海洋牧场水面空间的综合利用能力,作为实现工业化生态养殖和智能化实时监测的核心枢纽和关键载体;在水下构建现代海洋牧场,利用天然饵料,减少人工投饵投药造成的水质污染。牧养互动模式需要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位一体,强化现代海洋牧场的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粗放式”到“精细化”再到“生态化”发展。

此外,集群业态融合模式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 围绕空间融合,实行水上水下立体化开发,陆水一体化开发;二是 围绕功能融合,海上能源开发、装备制造及加工运输、休闲渔业及生态旅游要融合发展;三是 围绕结构融合,要构建海洋牧场设施,建设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波浪能发电基础设施;四是 围绕业态融合,推动第一、二、三产业优化重组、交叉互渗,加强文化创新与建设。

在报告的最后,杨红生指出,过去海洋牧场的发展,是农牧化和工程化为主的1.0阶段,经过生态化和信息化的2.0阶段的发展,如今,海洋牧场建设要进一步迈进数字化和体系化的3.0阶段。现代海洋牧场必须坚持实现数字化、体系化建设的发展目标,有效促进海洋牧场3.0阶段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海洋渔业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成功范例。

据了解,目前,全国16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投放鱼礁规模超过2000万空立方米,覆盖海域面积总计超过2500平方公里,海洋牧场建设已初具规模,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日益显著。

推荐阅读

三沙供电局有限责任公司10kV波浪能发电装置海底电缆及附件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三沙供电局有限责任公司10kV波浪能发电装置海底电缆及附件采购项目招标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三沙供电局有限责任公司10kV波浪能发电装置海底电缆及附件采购项目已获批准,资金来源已落实。项目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批)项目进行招标。1. 项目信息1.1项目名称:三沙供电局有限责任公司10kV波浪能发电装置海底电缆及附件采购项目1.2招标编号:CG07000220015... 2023-04-06

国网江苏电力首个海上风电技术领域IEC标准立项

3月31日,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获悉,由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IEC TS 63487《柔直并网海上风电场联合调试技术规范》正式获批立项,这是国网江苏电力首个海上风电技术领域IEC标准。 2023-04-06

加拿大西部微电网项目寻求波浪能装置集成合作

Yuquot微电网项目的开发商发布了一份信息请求(RFI),以确定能够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努特卡岛的微电网系统集成的波浪能转换器技术。项目团队有兴趣与有资质的公司合作,探索将波浪能技术与微电网集成的可行性。该项目由Mowachaht Muchalat First Nation(MMFN)所有,已聘请Barkley project Group(BPG)发布RFI,该RFI在2023年4月14日之前一直开放申请。与合格的公司和专业人员合作对于确定项目的最终范围至关重要,包括波浪能转换器(WEC)技术提供... 2023-04-06

欧洲海洋能组织发布《2022年海洋能产业发展趋势和统计数据》报告

据统计,2022年,欧洲潮流能新增装机容量仅为67千瓦,波浪能新增装机容量仅为46千瓦,二者均为2010年以来最低值。同期,全球潮流能、波浪能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1.7兆瓦和165千瓦。2022年欧洲海洋能领域私人投资总额为1500万欧元,比2021年减少了两倍多。虽然公开的投资额只占该行业总投资的一小部分,但反映了整体趋势。 2023-04-06

格力集团跨界进军海洋产业!

据格力集团发布,2月12日上午,珠海现代海洋产业系列项目集中签约、动工、竣工活动在东澳岛举行。活动现场,格力集团与鹤洲新区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由格力集团牵头组建的海工装备和深海养殖装备平台——格盛科技、格金贝尔即将投入运作,在现代海洋经济产业领域再添重要战略布局。 2023-04-06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