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山东有望在海洋科创赋能上继续“领跑”

2025-04-08 10:21     来源:山东省海洋局     海洋经济海洋渔业海洋牧场

▲山东日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引进的大型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一号”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山东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2018年以来,山东已获批建设威海与日照两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在“远洋渔业和海洋牧场”,以及“国际物流与航运服务创新发展”等方面承担了先行先试的创建任务,为山东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也为山东将来打造新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提供了有益经验借鉴。

此外,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青岛拥有全国约五分之一涉海科研机构、全国三分之一海洋高端人才,正进一步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所副研究员马方奎认为,青岛作为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龙头,拥有一系列国字号的海洋科创平台和海洋开放平台,具备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突出优势,希望能在新一轮的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上抢先机、作表率。

建设双示范区,分工协调发展

威海与日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始于2018年。那年的11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通知》,明确了14个示范区名单,以及这些示范区的主要示范任务。

至此,负责“发展远洋渔业和海洋牧场,推动传统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海洋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山东威海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以及负责“推动国际物流与航运服务创新发展,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的山东日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正式设立。

马方奎表示,从全国看,14个示范区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的不同,有特定的示范任务。比如,其中3个是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为主题,2个以海洋科技创新为主题,5个以海洋产业发展为主题,2个以海洋港口和航运服务为主题。“首批示范区建设主要考虑发挥各市和各园区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上的比较优势,通过创新引领、改革赋能和产业集聚,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有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涉海资源要素配置,推进海洋高水平开放合作,来引领全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他表示。

基于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马方奎分析后认为,其主要考量还是海洋经济的巨大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广阔的海域面积和丰富海底资源,这些要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可以充分调动各地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的积极性,拓展经济发展新的增量空间。”

诞生两个千亿级支柱产业

7年过去,两个示范区的建设已然步入正轨,而山东的海洋产业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威海围绕“三次海洋产业融合”这一核心主题,充分利用海洋发展优势,打造充满活力的海洋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具体来说,推动海洋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多元化远洋渔业、打造“海上粮仓”等方式,实现海洋旅游的全要素融合。

此外,该市还推动海陆统筹与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包括统筹规划海陆基础设施、加强海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服务功能和海上通信能力等;完善地理信息平台、海洋观测监测机制和灾害预警机制,以提升海洋公共服务水平。

日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则与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借助日照港的强大支撑,示范区在推动国际物流与航运服务创新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具体而言,日照港首先致力于建设智慧与绿色港口,打造出国内首个大规模、平行岸线布局的双悬臂自动化堆场,实施了多个5G应用场景,同时还推动运输方式向绿色化转型;通过完善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辐射能力、促进港口物流产业集聚等方式,强化港口航运枢纽地位。在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方面,日照通过加强岸线生态保护、高质量推进海湾整治、开展循环低碳示范等方式,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示范区的建设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在前段时间,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海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2024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8011.8亿元,全省海洋经济持续呈现发展动能充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高水平对外合作加强的良好态势。

其中,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4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共实现增加值6249.3亿元,同比增长6.7%,占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77.5%,对全省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主引擎”作用显著;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4个新兴产业共实现增加值558.6亿元,同比增长7.3%,占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6.9%。

布局海洋科创,增加科技供给

上述发布会还提到,下一步要持续抓好威海、青岛蓝谷、日照等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那么在威海、日照之外,为何青岛会成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的下一个焦点?

上述新闻发布会提到,2024年山东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全省海洋科研教育实现增加值1044.5亿元,比上年增长3.8%,首次跃居全国第一。同时,海洋人才引育步伐加快: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蓝色人才专项”,累计引进培育涉海高层次人才224名。在鲁海洋界院士22人,约占全国三分之一;海洋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0名,数量居全国首位。

与此同时,青岛拥有全国约五分之一涉海科研机构、全国三分之一海洋高端人才,近年来更是选择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突破口,通过强化基础研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海洋人才梯队、推动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而现有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同样也离不开海洋科创赋能:威海一直在积极打造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力争使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日照则致力于打造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及成果转化基地,持续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建设,依托日照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持续推进海产(珍)品育苗技术开发,构建多品种生态养殖模式。

下一步,山东将加大海洋领域高水平科技供给,布局实施15项左右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强化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引领作用,优化完善山东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优化海洋领域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强化海洋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马方奎认为,示范区的建设任务之一,便是探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促进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在新发展阶段,示范区的建设必须推进海洋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并且推动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也只有这样,我们在海洋产业集聚、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保护等方面,才会实现重大突破,才会有力支撑海洋强国的加快建设。”

推荐阅读

中山大学牵头设计研发多种深远海养殖平台,赋能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南海之滨,江门台山川岛乌猪洲高冠海域,清晨的薄雾中,渔民老李正站在智慧养殖平台上查看鱼群状态,平台搭载的智能养殖、监测系统实时跳动着水温、盐度数据;与此同时,100多公里外的珠海海鲈养殖基地,6万尾鱼苗正通过自动化接种装备跃入养殖网箱。 2025-04-07

项建强,梁辉等: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前景

海洋牧场理念源于19世纪发达工业国家的海鱼孵化运动,为缓解渔业资源衰退和满足捕捞需求,各国开展渔业资源增殖工作。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日本相继提出海洋牧场概念并开始建设。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日本、美国和韩国等国陆续制定发展规划,推动相关研究快速发展。近年来,部分国家已实现海洋牧场规模化建设,且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2025-04-07

青岛:力争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全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2024年,青岛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扛牢中央赋予青岛的海洋战略使命,将海洋发展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谋划推进,全力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效,努力在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中“挑大梁、当先锋”。今年1月份,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在全国海洋领域转发推广我市海洋发展工作经验做法。 2025-04-02

中国船级社(CCS)检验的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亮相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国船级社(CCS)检验的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在江门举行了命名仪式。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珠海市人民政府、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CCS珠海分社等单位领导共同出席了本次命名仪式。 2025-04-01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