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海油
2025年1月9日,据中海油招采平台消息,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启动“清洁能源公司南方片区新能源新建工程辅助设计技术支持服务”采购。招标范围根据甲方需求,主要服务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新能源相关新建的海上风电、升压站、海水制氢 、压差、余热等工程及其他新建工程项目的工艺、安全、总体、配管、机械、暖通、电气、仪表、通讯专业的基本设计、详细设计等相关辅助设计技术支持服务。
“三桶油”中,最先布局海水制氢的企业为中海油。
2021年9月,中海油发布海上制氢工艺技术研究招标公告,入局海上制氢。
2022年4月13日,中国海油正式成立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分公司,新能源分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开展海陆风光发电、加大CCUS科技攻关、探索培育氢能等。依托海洋资源,探索海上风电制氢及储运一体化等差异化氢能综合技术,推进油气产业与新能源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
2024年3月,据西南石油大学发布消息,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西南石油大学、中国海油、航天科工、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项目“兆瓦级抗波动直接电解海水制氢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集成应用”获得科技部立项。这是科技部立项的第一个直接电解海水制氢共性技术类项目,对推动我国海上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具有重大意义。2024年4月,该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评审会在深圳召开。
2024年12月,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消息,全球首台套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在该公司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示范中试基地试运行成功。该项目装置采用适应海上可再生能源特点以及海水环境的技术打造,额定产氢量为200标准立方米每小时,可用于大规模产氢,制取氢气纯度可达99.999%
2、中石化
2023年9月,大连中石化物资装备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氢能重点实验室发布招标公告,计划采购1套10m3/h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实验装置。该项目中标企业为抚顺正阳石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2024年3月14日,中石化销研院前往天津石化研究院调研“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项目。天津石化详细讲解了项目的选题背景、技术攻关、合作团队和技术展望等内容,表示该项目目前已完成实验室小试,计划在近期开展中试。天津石化具有东临靠海的地理位置优势,推动海水制氢,能有效带动绿氢产业链的发展。
2024年11月,中国石化物资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发布《中石化(天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物资装备部(国际事业公司)海水电解制氢中试装置\316+20# 10kg/h招标公告》。招标人为中石化(天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招标范围为1台海水电解制氢中试装置\316+20# 10kg/h。
2024年12月16日,中石化首个百千瓦级的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青岛建成,该项目每小时可以生产20立方米绿氢。
3、中石油
除中海油、中石化外,中石油也布局了海水电解制氢。2023年10月,东福院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将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应用于长庆油田。这是该技术在海上中试成功后,首次应用于工业废水制氢领域。项目未来探索将海水制氢技术拓展到节能环保领域,为石化废水、炼钢废水等工业废水制氢提供路线参考。
2024年5月,东福研究院团队圆满完成中石油长庆油田气田采出水无纯化电解制氢现场试验,是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首次应用于工业废水制氢领域。
4、中广核
中广核海水制氢的市场消息起始于2024年。2024年11月22日,中广核正式发布《广东省海上综合能源岛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国内首个海上综合能源岛创新平台启动,为深远海可再生能源开发打造成套解决方案。
2024年12月23日,中广核可再生能源孤网海水直接制氢系统海上试验样机在中广核汕尾海上综合实验平台完成安装,正式启动海上试验。
中广核新能源广东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潘天国表示,中广核制氢系统海上试验启动后,汕尾实验平台已构成具备源、网、荷、储各项要素的海上综合能源岛“雏形”,可开展深远海综合能源岛多模式发电、微电网构建与协调、多能源转换等多种关键技术的试验与验证,为我国深远海可再生能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5、东方电气
东方电气是我国海水制氢央企排头兵。
2022年12月16日,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深圳大学、四川大学谢和平院士团队,共同签署了“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原创技术中试和产业化推广应用”四方合作协议。
2023年6月,经中国工程院专家组现场考察后确认,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与谢和平院士团队的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在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获得成功。为验证相变迁移海水制氢技术在真实大海中的可行性,谢和平团队与东方电气集团联合设计研制了1.2标准立方米每小时的海上可再生能源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漂浮平台。该平台在福建省兴化湾3到8级大风、0.3到0.9米海浪干扰下,与海上风电直接对接,连续稳定运行10天,海水杂质离子阻隔率达99.99%以上,制氢纯度达到99.9%至99.99%,能耗约为5.0kWh/Nm3。
2023年10月,东福院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将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应用于长庆油田。这是该技术在海上中试成功后,首次应用于工业废水制氢领域。截至2023年12月4日,该项目稳定出氢量0.36Nm3/h,氢气纯度99.99%,为推动气田采出水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2024年3月,据西南石油大学发布消息,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西南石油大学、中国海油、航天科工、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项目“兆瓦级抗波动直接电解海水制氢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集成应用”获得科技部立项。这是科技部立项的第一个直接电解海水制氢共性技术类项目,对推动我国海上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具有重大意义。2024年4月,该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评审会在深圳召开。
2024年7月18日0点43分,深圳大学谢和平院士团队与东方电气联合开展的10Nm3/h海水无淡化直接电解制氢样机试运行顺利突破240小时。试运行期间,样机运行参数稳定,氢气产量达到额定值,系统设计架构通过了运行检验。
2024年9月9日,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团队研发的国内首套110标方海水直接制氢装备即将启动陆上试验。
6、国家能源集团
国家能源海水制氢布局起始于2023年。
2023年8月,国家能源集团海南电力发布《海南公司乐东公司电解海水制氢中试阶段平台建设及工艺研发项目技术开发项目竞争性谈判结果公告》,项目中标供应商为海南大学。后期,双方将联合开展电解海水制气中试阶段平台建设及工艺研发科技项目。
2024年3月,中国船级社(CCS)为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及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联合研发的“一站式海上绿色氢醇氨生产作业系统”颁发了原则性认可(AIP)证书。该系统搭载H206半潜式海上平台,建成1.5兆瓦海上光伏,开展离网型光伏电解制氢(包括PEM电解制氢、碱性电解制氢、海水直接电解制氢)、高压储氢、绿色甲醇与绿氨合成、离网系统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打通海上绿氢制备耦合下游氢基化工的一体化工艺流程。
2024年4月,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氢能公司与烟台中集来福士,在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举行了海洋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及海上新能源制氢与综合利用研究的海洋绿氢合成氨醇一体化成套设备合同的签约仪式。
2024年8月,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组织召开了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海洋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验证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会。
2024年9月29日,国家能源集团氢能公司与中集来福士合作的“海洋氢能制-储-输-用 全链条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验证项目”“海上新能源制氢及综合利用研究项目”在烟台基地MPC车间举行了项目生产启动仪式。
2024年11月,国家能源集团海洋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验证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由国家能源集团、中集来福士、亚联氢能共同研发的该项目中的关键设备--模块化绿氨装置完成制造和出厂测试。该模块化绿氨装置年产绿氨180吨,占地仅193平方米,设备整体高度集成。
在我国底层研究不断突破,能源央企大力推动下,海水制氢有望在中国率先实现商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