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2月24日,南海东部海域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惠州油田累产油气突破1亿立方米油当量,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对惠州油田35年开发历程的完美注脚,更是我国深海油气开发实力的有力彰显。
惠州油田是我国南海东部海域开发的第一个油田群,自1990年第一个油田——惠州21-1油田投产以来,35年间,这片海域见证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通过滚动开发,惠州油田群先后投产14个油田,现有10座海上生产设施,它们宛如一座座海上能源堡垒,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着宝贵的油气资源。
近年来,惠州油田直面“双特高”(特高含水、特高采出程度)开发挑战,提出“稳住老油田、加快新油田、拓展低品质、强化天然气”的开发思路,成功蹚出一条老油田增储稳产的新道路。
紧抓“三率”,稳住老油田
地质油藏人员从开发规律、工艺技术、管理提效等多角度剖析老油田稳产难点,聚焦油藏精细开发、油井分批治理、生产精细管理控增量三个方向,狠抓主力油田增储上产。通过一井一策治理、钻修井作业优化、机采井管理提升等措施,惠州26-1平台近8年首次实现20口井全部在线生产,产能连续2年逆势增长。
积极践行“三个转变”开发理念,系统剖析油田群近十年“三率”变化趋势及主控因素,统筹制定优化方案并强化管理。油田群自然递减率降至近4年新低,稳油控水成效显著,为老油田的稳定生产筑牢根基。
搭好“桥梁”,开辟新油田
惠州26-6油田开发项目作为南海东部首个同时开发的“双古”(古近系+古潜山)地层项目,复杂油气藏开发面临诸多考验。生产准备组克服台风等不利因素影响,动态优化方案推动油田高效投产,实现机械完工和试生产同步、开井和外输见产同步的“两个同步”。
创新应用多项自研装备技术加快储产转化,首口古潜山储层气井交井即投产,投产即高产;首口高凝点挥发油开发井通过定量模拟分析和流程优化,日产油提升至151方,跑出上产“加速度”,为新油田的开发开辟了广阔天地。
加强攻关,拓展低品位
面对优质储量高采出与低品质油藏开发难的双重挑战,惠州油田打出多套低渗储层产能提升“组合拳”。国内海上最深压裂井(5591米)、南海东部最长MRC措施井、中国海油首口CMUR措施井先后成功投产,单井产能显著提升。
通过开展薄差层评价攻关,加大老井复查力度,连续5口井平均日增油104方,激活低品位油藏新动能,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源节流,强化天然气
针对惠州21-1油田气藏采出程度高、产能递减难题,惠州油田加强气藏潜力分析,开展天然气降压开采,制定“一井一策”方案,提出“连续油管膜制氮气气举排采工艺”,实现天然气降压开采。
结合转运、脱碳封存、压缩机回收及就地发电等综合措施,强化伴生气“颗粒归仓”,日增燃气6万方,有力保障天然气供应,为国家能源安全贡献惠州力量。
惠州油田将立足油田实际,坚持稳中求进,以争创一流的勇气和信心,主动谋划老油田增储上产,奋力实现油田群产能新突破,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深水油气田建设贡献惠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