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氢致能源:海水制氢电解槽开始组装

2025-02-18 11:51     来源:常州日报     海水制氢

新春复始,万象更新。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中,新落地的氢致能源(江苏)有限公司焕然一新,车间内自动化产线安装到位。人员复工、设备启动、机械轰鸣,一台台海水制氢电解槽开始组装。从去年4月签约,到今年开春一期基地投产,氢致能源起跑就是冲刺,冲出开春“第一棒”。

走在刚刚投产的厂房内,产线运行已十分顺畅。“氢致能源拥有业内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产线,通过和供应链企业定制化合作,我们在焊接站、总装站这两个关键环节基本实现了无人值守,” 总经理张扬指着一台组装中的设备介绍,“产线规格最大的10MW电解槽直径2.5米、总长7.5米、重达80吨,我们产品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采用海水、盐碱水、城市中水、矿井水、油气田采出水等复杂水源原位直接制氢,而传统产品必须采用纯水或超纯水制氢。”

作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海洋氢能研发中心下设的产业化公司,氢致能源专注于电解海水制氢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应用,而实现海水直接制氢要迈过不少技术门槛,海水中所含有的大量杂质,会导致制取氢气时产生氯气析出、装备腐蚀、催化剂失活等问题。氢致能源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新型催化材料和超浸润防腐蚀电极结构,攻克这一难题的同时可以降低10%左右的能耗,在电解制氢时,无需进行海水淡化,进一步节约了制氢成本。

更多的产线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后续将新增两条产线,全部三条产线投产后,年产能可达300台套,年产值至少20亿元,打造成业内标杆性智能工厂。”张扬道。

未来产业就是产业未来,在刚刚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上,西太湖强调,加速培育氢能产业生态圈,是 “两湖”创新区核心区“五年成势”的重要工作。下一步,西太湖将进一步推动营商环境向优提质,全面推行项目落地“清单制”改革,推动挂牌即动工、拿地即开工、租赁即进场、竣备即发证,让优质企业凭风好力、直上“氢”云。

推荐阅读

谢和平院士团队海水制技术氢再突破:凝胶电解质助力海洋绿氢发展

海洋能源网获悉,2025年6月3日,谢和平院士团队在国际能源环境领域顶级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EES,影响因子 34.6)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A gel electrolyte - based direct seawater electrolysis,为海水直接制氢技术的发展带来重大突破。该研究以四川大学与深圳大学为共同第一单位,针对波动海浪环境下海水直接制氢的长期稳定性难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凝胶电解质的相变迁移海水直接制氢原理与技术,为实现向大海要 2025-06-11

国家能源集团:海洋氢能或成深远海新能源大规模开发突破点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我国首个海洋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在山东烟台建设完工,正式进入调试阶段,为项目投运及海上制氢全流程实证检验奠定基础。 2025-05-08

CIHC2025国际氢能大会分论坛——海洋氢能开发技术与应用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海洋氢能是指利用海洋资源(如海水、海上可再生能源等)生产、储存或利用氢能的技术路线与产业体系。近年来,海洋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新前沿,正成为全球低碳转型战略的重要支柱。 2025-04-28

国内首次海上风电制储氢系统连续长时海试在三亚崖州湾近海试验场顺利开展!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团队牵头研制的海上风电制储氢系统实海试验在三亚崖州湾近海试验场顺利开展。本次海试是国内首次针对自主研制的海上风电制储氢系统开展长达720小时的连续、长时实海测试。海试期间,试验船舶遭遇罕见大风浪天气,海面波高超过4级,风力超过6级,船舶倾斜角度超过10度。截至目前,制储氢系统已在海上安全、连续运行超过240小时,系统设备工作正常。 2025-04-21

我国首个海洋氢氨醇一体化项目简析

我国首个海洋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是当前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突破,标志着我国在海洋清洁能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方面迈出关键一步。1. 项目概况.位置与规模:项目位于山东烟台东侧5公里海域,主体为半潜式海上制氢平台,高度超过50米(相当于17层楼),重量达2万多吨,面积约7个篮球场大小。 2025-03-31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