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我国已建、在建和备案的海上风光同场项目

2025-02-14 17:06     来源: 海洋开发咨询      海上光伏项目海上风电项目
目前全球海上光伏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工项目数量较少且多为示范验证性项目,影响其商业化开发的主要因素包括海域使用审批严格、建设成本居高不下、能源供应不稳定、海上专用光伏组件性能有待提高等 ,“风光同场”是目前解决上述问题、推进海上光伏商业化进程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本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我国目前已建、在建和备案的海上风光同场项目,一起来看看吧~

国家能源集团首个离岸型海上漂浮式光伏“风光同场”科技实证项目

项目概况: 2024年7月,国家能源集团东台海上风电有限责任公司100KW离岸型海上漂浮式光伏项目顺利通过航标效能验收,作为江苏沿海首个离岸型海上漂浮式光伏“风光同场”科技实证项目,旨在验证浮体、锚固、发电组件的抗风浪能力、海洋环境耐候性以及风光同场并网的技术可行性, 并且将为深远海风光同场漂浮式光伏项目的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项目离岸距离42公里,场区水深超过10米,最大波高达7米,最大风速为36米/秒,最大潮差超过9米, 是国家能源集团离岸距离最远、波浪最高、潮差最大、海况条件最恶劣的海上漂浮式光伏实证项目。

技术特点: 项目位于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东台四期海上风电场的海上升压站东侧,布置2个漂浮式浮体模块,单个漂浮式浮体模块装机50千瓦,总装机100千瓦。 浮体模块采用半潜式钢框架+浮筒复合型结构,单个浮体模块通过4条系泊锚链各自与4个混凝土重力锚块连接。

黄海一号

△黄海一号建设现场

项目概况: 2024年8月,由华能山东公司投资建设、华能清能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不可上浪型深远海漂浮式光伏平台“黄海一号”在青岛举行了下线仪式,标志着我国在深远海漂浮式光伏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黄海一号”光伏平台的作业区域位于山东半岛南4#海上风电场,平台将在 离岸30公里、水深30米的海洋环境下进行实证示范, 助力中国华能推进海上光伏建设挺进深远海、打造国内首个风光同场深远海漂浮式海上光伏实证基地。

技术特点: 作为国内首套不可上浪型深远海漂浮式光伏平台,“黄海一号”整体为桁架式钢制结构,呈六边形,主尺度25米x25米x9米,空船重量320吨,设计有效气隙高、生存性能强,能够抵御所在海域50年一遇的极端海况,其抗浪能力超过了10米浪高。 主要用于开展风光同场环境下的漂浮式海上光伏平台的抗风浪能力、耐久性、可维护性、组件发电性能及耐候性等一系列重要试验。

据了解,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位于山东省海阳市南部海域,总装机30万千瓦,安装58台5.2兆瓦风机,年发电量8.21亿千瓦时, 可有效替代标煤24.6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4万余吨,节约淡水258万立方米。 项目于2021年4月2日开工建设;2021年9月12日首批风电机组并网发出山东省“第一度海上风电”;2021年12月10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龙源电力江苏射阳风光渔 一体海洋牧场

△龙源江苏射阳海上风电场

项目概况: 2024年11月,龙源电力江苏射阳风光渔一体海洋牧场正式开工建设,项目位于已建且投运的海上风电场射阳H2#场内的32#风机北侧,场区离岸距离约40-60km, 布置坐底式钢结构正方体网箱,立柱中心尺寸约60米,最大包围水体约5万立方米,一次养殖成鱼可达250吨。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首个“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该项目充分发挥集约用海、集中开发的优势,打造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及海洋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等多业态耦合的“海上风电+”产业集群, 为深远海养殖无人、少人值守运维模式探索新路径。

技术特点:

项目通过渔业养殖与新能源的空间融合,综合利用太阳能、海面风能与海洋生物资源,实现海域空间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项目首次采用半潜式钢构网箱与在运海上风电机组相结合,建设养殖水体不小于1万立方米的半潜式渔业养殖平台, 配套安装50千瓦光伏发电系统,用于生产生活平台的电量供应。 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产出60吨优质深远海大黄鱼,年产值约540万元, 经济效益显著,为探索平价海上风电提质增效新路径贡献力量。

国华投资江苏东台风光同场海上光伏项目群

△国华东台四期(H2)300兆瓦海上风电场

△国华竹根沙H1号海上风电场

项目概况: 2024年10月18日,国华投资江苏东台风光同场海上光伏项目群取得备案,总容量279万千瓦,是全球整体开发规模最大、离岸距离最远的风光同场类海上光伏项目群。 项目拟在已建成的中法合资东台H2、竹根沙H1海上风电场内分期实施,离岸距离超40公里,规划用海总面积达80平方公里。

项目建成后,年上网电量约44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13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49.4万吨、二氧化硫2.7万吨, 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将为江苏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力。本文信息来源:整理自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CCS、创新中心等

推荐阅读

大金重工海上风电项目再获突破:Nordseecluster A阶段首批单桩顺利抵达欧洲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大金重工在欧洲海上风电领域迎来了又一重要里程碑。Nordseecluster A阶段首个批次的8根单桩,在经历约一个半月的海上航程后,已顺利抵达欧洲某目的港。这一成就标志着大金重工在国际海工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展现了公司在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和运输领域的强大实力。Nordseecluster A项目是大金重工与莱茵集团(RWE)合作的首个独家供应项目。莱茵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企业之一,其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深厚积累... 2025-03-21

海南省东方CZ8场址海上风电项目获批:为清洁能源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正式批复了东方CZ8场址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为这一重大清洁能源项目的建设开启了绿色发展的新征程。报告显示,东方CZ8场址海上风电项目选址于东方市感城镇西部海域,地理位置优越,风能资源丰富。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为500MW,主要建设内容包括22台单机容量为10MW的海上风电机组和20台单机容量为14MW的海上风电机组,同时配套建设1座220kV海上升压站、8回66kV集电线路、2回220kV送出电缆以及... 2025-03-21

英国Enshore Subsea公司赢得Inch Cape海上风电场出口电缆安装合同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英国Enshore Subsea公司已成功获得苏格兰最大海上风电项目之一——Inch Cape海上风电场的出口电缆安装合同。Inch Cape项目将配备两条85公里长、220千伏、三相的出口电缆,这些电缆因其直径和重量,堪称全球最大的出口电缆之一。每条电缆将分三段交付,并需要在海上进行现场拼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Enshore Subsea将负责出口电缆的安装工作,包括从港口运输至施工现场、铺设和埋设,以及在拼接过程中提供支持和部署电缆保护... 2025-03-20

Enersea与IX Renewables签署合作备忘录 加强海上风电合作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荷兰海上工程专家Enersea和EPCI(设计、采购、施工和安装)管理专家IX Renewables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以加强在海上风电领域的合作。IX Renewables专注于EPCI管理,提供技术、商业和法律专业知识,支持海上风电开发。Enersea则在海上风电工程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知识,确保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最佳设计和可行性。此次合作将通过结合IX Renewables的管理能力与Enersea的工程优势,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为海上风电开发提供高质... 2025-03-20

人民网、新华网聚焦即墨海上光伏项目,华晟助力打造海洋能源新标杆

近日,人民网、新华网、山东卫视等多家权威媒体集中报道了我国首个渔业融合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以下简称"即墨海上光伏项目")。该项目由电建新能源集团投资建设并运营,华晟承担814.9兆瓦高效异质结组件的核心供应任务,创新打造“渔业+光伏”立体开发模式。截至目前,华晟正陆续完成一期(直流侧装机容量80万千瓦)光伏组件的交付,助力这一重大项目快速推进,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示范,标志着我国在海洋新能源开发领域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2025-03-20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