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如何"屹立"深远海?

2023-03-27 11:27     来源:央视新闻     海油观澜号 深远海风电平台 海上风电


一旦台风来了,这些浮式的发电平台会不会被吹走,这些身处海洋深处的大家伙,它们发的电又要输送到哪里,给谁用呢?

在近浅海,风机是通过钢铁打造的钢管或者导管架,深深插入海底,固定风机。在深海海域,这种结构的基础将变得过于庞大,性价比也将大打折扣。“海油观澜号”采用半潜式固定在海上,通过9根总重超过2400吨的锚链牢牢拽住这个“海上摩天轮”,使其可抵抗84m/s的极端风速,它所在的地方是全球已有海上风电环境工况的最复杂海域。

海油工程设计院浮体部经理 杨小龙:为应对17级以上台风可能带来的甲板上浪问题,我们优化了甲板上的设备布置,将管线布设在了浮体内部。同时,“海油观澜号”采用水下张紧器技术,避免在浮体甲板上设置锚机等设备,不仅节约了设备采购成本,而且减少了对浮体甲板空间的占用。

“海油观澜号”浮式风机如同汽车一样,需要定期保养。在离岸136公里的海上进行维护,充满挑战,技术人员采用了“简单可靠,减少后期维护”的设计原则,降低维护保养需求和难度。同时针对深远海运维作业难度大的特点,在设计上,将需要更换的设备都设计为可以拆卸成单个重量小于0.5吨的小部件,确保在25年的运行中稳定发电。

中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树德:“海油观澜号”通过1根5公里长的动态海缆接入文昌海域的油气平台,替代部分天然气发电机组,可节省天然气近千万立方米,预计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

“海油观澜号”装机容量7.25兆瓦,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可达2200万千瓦时,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最深最远,同时也是全球首个给海上油气田供电、海域环境最恶劣的半潜式深远海风电平台,在单位千瓦投资、单位千瓦用钢量、单台浮式风机容量、抗台风性能等多个指标上,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推荐阅读

风自南海 逐梦深蓝:阳江凝心聚力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眺望深蓝,奋发向海。阳江提出,争取到2025年,阳江国际风电城的产品和技术覆盖全国并辐射至东南亚地区,风电产业链年产值超1000亿元;到2035年,阳江国际风电城的技术和产品覆盖亚洲并辐射全球,风电产业链年产值超2000亿元,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部署付诸行动,全力推动国际风电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023-03-30

邹磊一行深入大唐海南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园调研

邹磊一行深入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详细了解项目建设情况,认真听取了大唐海南海上风电公司、东方风电公司等有关单位工作汇报,仔细询问了项目进展、现场管理、安全管控等情况及目前存在的难点问题,并与奋战在现场一线的干部职工和邹磊强调,各参建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以强有力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精益求精抓质量、抓进度、保安全,确保如期完成项目投产目标任务,努力将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园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全力助力海南建设“海洋强省”。 2023-03-30

罗必雄:发展海上风电助推清洁能源岛建设

“海南海上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具备较好的开发价值,发展海上风电产业优势显著。绿氢领域同样值得关注。氢能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后转化为电能,将电能通过电解水制氢设备转化而成,在全球新能源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氢燃料电池、储运设备、氢源、加氢站等方面,海南也能有所作为,为氢能产业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2023-03-30

新能源、新基建和新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举行“新能源 新基建 新产业”分论坛,多位政企界嘉宾围绕新能源、新基建和新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展开讨论。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董事长宋海良:绿色低碳、数字智慧、共享融合将深刻变革能源行业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张传卫:要解决技术高端化问题,用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开发 2023-03-30

福建平潭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模式,形成多重正向效应

为推进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和福建省海洋战略,探索更具区域特色的“福建方案”,建设“海上福建”,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挖掘福建省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以“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模式为切入点,探索建设深远海养殖海上风电融合试点项目。项目地点位于中广核新能源公司已建成的平潭大练海上风电场C11机位附近,水深约25米。由中广核福建分公司发起,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平潭综合实验区苏平片区养殖户作为主要技术单位共同参与。 2023-03-29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