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浅海,风机是通过钢铁打造的钢管或者导管架,深深插入海底,固定风机。在深海海域,这种结构的基础将变得过于庞大,性价比也将大打折扣。“海油观澜号”采用半潜式固定在海上,通过9根总重超过2400吨的锚链牢牢拽住这个“海上摩天轮”,使其可抵抗84m/s的极端风速,它所在的地方是全球已有海上风电环境工况的最复杂海域。
海油工程设计院浮体部经理 杨小龙:为应对17级以上台风可能带来的甲板上浪问题,我们优化了甲板上的设备布置,将管线布设在了浮体内部。同时,“海油观澜号”采用水下张紧器技术,避免在浮体甲板上设置锚机等设备,不仅节约了设备采购成本,而且减少了对浮体甲板空间的占用。
“海油观澜号”浮式风机如同汽车一样,需要定期保养。在离岸136公里的海上进行维护,充满挑战,技术人员采用了“简单可靠,减少后期维护”的设计原则,降低维护保养需求和难度。同时针对深远海运维作业难度大的特点,在设计上,将需要更换的设备都设计为可以拆卸成单个重量小于0.5吨的小部件,确保在25年的运行中稳定发电。
中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树德:“海油观澜号”通过1根5公里长的动态海缆接入文昌海域的油气平台,替代部分天然气发电机组,可节省天然气近千万立方米,预计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
“海油观澜号”装机容量7.25兆瓦,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可达2200万千瓦时,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最深最远,同时也是全球首个给海上油气田供电、海域环境最恶劣的半潜式深远海风电平台,在单位千瓦投资、单位千瓦用钢量、单台浮式风机容量、抗台风性能等多个指标上,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