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渔场,作为南海的重要渔场之一,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近期,广东汕尾市农业农村局官网对外公示了《汕尾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24-203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由汕尾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编制,对于汕尾市的海洋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规划》不仅落实了省级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和省重大战略,而且锚定了汕尾市“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的新发展定位,为汕尾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区提供了重要支撑。
《规划》共分为七个章节,内容涵盖了总体布局、深远海养殖发展、全链产业布局完善等多个方面。以下是部分内容的简述。
发展定位与目标
发展定位:《规划》将汕尾市定位为华南高品质深远海产品主产区、广东海洋渔业全链融合发展主平台、粤东水产资源交易流通主枢纽、“海上汕尾”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发展目标:到2027年,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初见成效,要素保障支撑体系建立健全,重点联动渔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完成,一批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性项目投产运营,特色海产品牌初步打造。到2030年,构建“陆海接力”“海海接力”“省市联动”的深远海养殖联动发展格局,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实现“耕海牧渔”的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至2035年,全面建成华南高品质深远海产品主产区、海洋渔业强市,打造陆海联动的汕尾市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产业带,海洋渔业挺进更广阔的“深蓝”空间,实现岸海联动的深远海产业集群发展。
《规划》推动陆海资源优化配置,构建“一带两湾四区”的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其中,“一带”指的是陆海接力创新发展带,以汕尾海岸带与海洋空间为核心依托;“两湾”以汕尾(马宫)渔港经济区、陆丰渔港经济区为综合服务核心,推动海洋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四区”包括马宫岸港岛海联动发展示范区、红海湾生态文旅海岸发展区、碣石湾渔工旅联合发展区、甲子角全链融合发展区,这四个区域将实现全链完备、陆海联动、分工协作的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区
《规划》提出开展全链化布局,以重点联动渔港为核心,建设渔港后方现代化海洋牧场陆上园区,重点发展亲本保育、苗种繁育、饲料动保、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科研培训、销售贸易等支撑功能。同时,围绕红海湾与碣石湾两大海城打造深远海养殖园区建设主平台,布局重力式网箱、桁架类网箱及养殖平台、养殖工船等大型养殖装备,建设高效、集约的规模化养殖用海空间。
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
《规划》实施汕尾深蓝种业工程,打造“一核三区”的深蓝种业空间布局,加快建设各类种质资源保种场、省级良种场,并增设检疫中心、检疫站、性状测试基地等配套设施,打造“保育测繁推”水产种业全链。
完善完备全链产业布局
《规划》构建“1+3+N”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发展体系,依托汕尾市海洋资源优势、渔业资源禀赋与区位发展条件,培育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其中,“1”指的是打造一个深远海养殖主引擎,“3”指的是以物流、加工、销售服务产业为三大支撑,“N”指的是以多种类创新业态推动产业链条延伸。
随着《规划》的公示和征求意见,汕尾市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将开启新的发展篇章,为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坚实的规划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