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之下,我国光伏产业迎来了飞跃式的发展。截至2024年7月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为7.4亿千瓦,同比增长高达49.8%。但是,伴随产业的蓬勃兴起,土地资源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近期,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风光同场”海上光伏开发建设方案》,海上光伏再度成为行业焦点。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光伏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海上光伏,热度渐起
近年来,随着光伏装机量不断增长,土地政策日益收紧,这成为推动光伏向海上应用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海上光伏是“水上光伏”的升级版。业内人士指出,海上光伏发电即将“光伏发电站”从陆地移至海上,借助光伏技术在海洋上构建发电站,具有发电量高、占地少、易与其他产业融合等特点。作为“水上光伏”的升级版,海上光伏的系统设置是通过锚定系统将所有光伏组件、逆变器等电站设施固定于浮动平台上。这种新型电站不再占用土地资源,而是转向水域,实现优势互补。
此外,政策扶持也使得海上光伏逐渐成为开发的“热门领域”。2023年6月,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海域立体设权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可立体设权的用海类型海域涵盖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的立体空间,鼓励对海上光伏、海上风电等用海进行立体设权。2023年10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的通知》,提出重点支持海上光伏试点项目。今年7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倡导推进海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鼓励海上光伏项目复合利用、立体开发。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下,海上光伏作为海洋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经历着从无到有的发展。与陆上光伏相比,海上光伏空间利用更加灵活,可充分利用海域资源,避免抢占有限的陆地资源。并且,沿海地区城市和工业区密集,海上光伏更接近这些负载中心,能够有效减少输电损耗。同时,“海上+”的光伏发展的新风向,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上光伏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创曦新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致力于研发和生产绿色环保、高性能、低成本的复合材料,并将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医疗、工商业防火材料等方面。尤其在新能源光伏领域,对于光伏边框、光伏支架材料的性能,都有着飞跃性的提升。在海上光伏方面,研发出针对水面电站和海上光伏开发的复合材料光伏边框——传奇系列。此系列光伏边框综合水面电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 系列问题,针对性并完美解决了存在的使用痛点,助力水面电站和海上光伏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