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联合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物探专业委员会(SPG)在京召开“2024年海洋深地地震勘探学术研讨会”高端论坛。 会议以“物探技术创新推进海洋深地勘探迈向新征程”为主题,旨在研讨深层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储层预测和烃类检测等方向的新方法、新技术,为下步迈向深层超深层领域的油气勘探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田立新代表工程中心依托单位致辞,对长期以来给予工程中心指导和支持的各分中心、兄弟单位及科研院所表示感谢,总结了工程中心在海洋油气勘探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并指出,超深水、超深层领域带来全新挑战,工程中心将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坚定落实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奋力实现能源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有限公司总地质师徐长贵作“中国海油深层-超深层勘探进展及地球物理技术攻关”主题报告,围绕深层油气勘探面临的难题,指出应坚持物探先行,推动国产自主重大装备升级,持续加强深地成像处理、深层优质储层预测与烃类检测等核心技术攻关,以新质生产力助推海洋油气勘探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海洋油气勘探迈向深层超深层领域,对地球物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是挑战亦是机遇。 要加大基础实验与理论方法研究,厘清深部储层岩石物理机理与规律,为储层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要秉承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推进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攻关,多学科、多专业视角开展深层油气协同研究。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地质师郭旭升表示,随着深部储层变得致密、物性变差,要重视微裂缝系统与复杂地质条件压力预测技术攻关,为寻找规模有效储层及成藏有利区提供技术支撑。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曹宏指出,针对深层弱信号问题,需加强“两宽两高”采集技术与处理技术攻关,为高精度成像及储层研究奠定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谢玉洪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他表示,本次研讨会成功打造了一个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深度交流的平台,让高校、科研院所充分了解企业亟需解决的关键核心难题,让企业充分了解行业前沿技术,真正实现在科研思维上互相碰撞、互相启迪,为海洋深地地震勘探技术攻关指明战略方向。未来,工程中心要持续发挥“1+N”联合体优势,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推进海洋深地地震勘探技术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自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及国内外科研院所等单位的80余位专家参加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