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峡引领号”----我国首台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样机
项目概况:
项目位置: 南海海域
建设单位: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装机容量: 单机容量5.5MW
状态: 已投运
安装年份: 2021年
水深: 30m
叶轮直径: 158m
轮毂高度: 107m
建设内容:
“三峡引领号”是中国首台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样机,是2021年为止国际上机位水深最浅、抗台风等级最高、所受风电机组载荷最大、设计难度最大的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结构。该项目是我国首个国家级漂浮式示范项目,搭载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组成“三峡引领号”,在广东阳江海上风电场顺利安装。
基础平台和风电机组根据50年一遇的极端风浪流工况设计,漂浮平台排水量约1.3万吨,与一艘万吨级巨轮的排水量相当。为此,安装团队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在国内首创可定位至0.01米的高精度吸力锚,攻克复杂海况下大容量风机的一体化拖航,以及风机+平台一体化就位等技术。
该项目每年可以输送出400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可满足11000个三口之家一年的家庭正常用电,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000吨。
2. “扶摇号”--- 我国首台深远海浮式风机
项目概况:
项目位置: 广东湛江罗斗沙海域
建设单位: 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装机容量: 单机容量6.2MW
状态: 已投运
安装年份: 2022年
水深: 65m
离岸距离: 15km
叶轮直径: 158m
轮毂高度: 107m
建设内容:
2022年5月29日,国内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在广东茂名广港码头拖航, 前往平均水深达65米的广东湛江罗斗沙海域进行示范应用,在深远海应用场将依靠九个对称分布的悬锚链系泊实现固定。该项目涉及海上漂浮式风电装备总体设计、系泊系统设计、制造与调试等,能够抵御我国海域五十年一遇的海况。
“扶摇号”浮式风电机组浮式平台总长72米、型深33米、型宽80米,平台搭载一台由中国海装自主研发的6.2MW风电机组,最高每小时发电量可达6200度。机组塔筒高度为78米,轮毂中心高度96米,风轮直径152米,叶片长度74米,浮体和机组总重量超过4000吨,运行半潜吃水为18米,设计排水量约15600吨。
该平台根据布放风场的水文条件采用半潜式基础设计,柱稳式平台构型呈等边三角形布局,有立柱、锤荡板、下浮体及方形横撑构成。
3.“海油观澜号”---- 我国首座水深超百米离岸距离超百公里深远海浮式风电项目
项目概况:
项目位置: 距海南文昌136公里的海上油田海域
建设单位: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装机容量: 单机容量7.25MW
状态: 已投产
安装年份: 2023年
水深: 100m+
离岸距离: 100km+
建设内容:
“海油观澜号”是我国首座水深超百米,离岸距离超百公里的“双百”深远海浮式风电项目,也是全球首座“双百”半潜式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由风力发电机、浮式基础、系泊系统和动态缆组成。整体高度超200米,吃水总重达11000吨,通过9根锚链系泊固定在水深120米的海洋深处。 其产生的绿色电力通过1条5公里长动态海缆接入海上油田群电网。
2023年7月,台风“泰利”与“杜苏芮”先后经过我国南海海域,台风过境后“海油观澜号”完美经受住了考验,这座整体高度超200米、叶轮直径超150米的“大风车”如最初设计的那般,在台风中稳稳伫立在海上,台风过境后,马上恢复了供电。
自2023年5月20日成功并网投用以来,其绿色电力持续保障文昌油田群13座海上油气生产装置平稳运作,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节约天然气近1000万立方米。2024年4月1日,该项目提前完成2200万千瓦时的投用整年发电目标。
4.“国能共享号”--- 全球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与养殖一体化设计项目
项目概况:
项目位置: 福建莆田南日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建设单位: 江苏龙源振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装机容量: 单机容量4MW
状态: 2023年10月平台主体工程已完工
水深: 35.7m
离岸距离: 1~14km
叶轮直径: 130m
轮毂高度: 85.2m
建设内容:
“国能共享号”位于福建莆田南日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采用三立柱半潜式平台结构,平台上安装一台4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平台中间取正六边形作为养殖区域,养殖水体约10000立方米,采用开放式近生态模式进行深海养殖,是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与渔业养殖一体化设计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创新实践。
“国能共享号”漂浮式风渔融合装置有效利用了风电机下面的海洋立体空间,因地制宜开展渔业养殖,其运行模式解决了传统的海洋牧场内存在的“供电难、供电不足”难题,即养殖收入可以补贴深远海风电建设成本,同时漂浮式风机将自身发的电通过电缆供给至养殖设施,这样养殖设施就不再需要额外的电源,从而形成“以渔养电、以电养鱼”的新模式。养殖设施包括养殖投喂设备、养殖监控设备、洗网设备、渔网绞车等。
2024年4月19日,龙源电力在 “国能共享号”上成功投放首批1万尾大黄鱼鱼苗,此次投放鱼苗规格为700-800克/尾,养殖周期为3至4个月,待首批鱼群稳定后,将适时补充投放鱼苗,预计整个养殖周期收益可达数百万元,与该项目发电收益相当,助力海上风电降本增效,打造新质生产力。
5. 海南万宁1GW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 中电建海南万宁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项目 | 我国首个漂浮式商业化风电项目
项目概况:
项目位置: 海南省万宁市东部海域
建设单位: 中电建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装机容量: 规划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单机容量:16~18MW)
状态: 一期200MW已于2023年1月开工
水深: 100m
离岸距离: 22km
建设内容:
海南万宁1GW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已于2023年1月开工,建设规模为12台单机容量16MW以上风机,装机规模为20万千瓦,2025年底全部建成并网;二期工程装机容量80万千瓦,计划于2027年底全部投产。项目建成后将每年带来40亿度以上的清洁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