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山东:海上风电新增规模连续两年全国第一,累计建成481万千瓦,跃居全国第三

2024-07-17 11:17     来源:山东发布 海洋开发咨询      海上风电
今天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走在前 挑大梁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邀请山东省能源局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全力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胡薄介绍,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能源行业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以更大力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加清洁能源供给,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效,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为深化能源革命和落实全国双碳战略做示范、树标杆。

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能源转型底色更“绿”。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以坚定决心、务实举措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一方面,扎实推进清洁能源跃升发展。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鲁北风光储输一体化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加快建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发电量实现三年“双翻番”。截至6月底,装机达到1.007亿千瓦,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过亿省份,占比达到45.6%,年底将历史性超过煤电。光伏装机6353.7万千瓦,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核电在运在建装机1180万千瓦,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投入商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顺利实施,石岛湾扩建一期工程开工在即;海上风电新增规模连续两年全国第一,累计建成481万千瓦,跃居全国第三;新型储能规模521.6万千瓦,居全国第一。另一方面,扎实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煤电行业转型升级,统筹大型煤电规划建设、落后小煤电关停并转、供暖燃煤锅炉清洁替代,推动煤电装机占比持续下降,从高达80%降至48.2%,正由主体电源向支撑性调节性电源转变。有序推进燃机规划建设,华电青岛2×50.5万千瓦示范项目建成投运,实现重型燃机“零突破”。

二、坚决端牢“能源饭碗”,能源供应韧性更“强”。统筹省内与省外、增储与稳产,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能源根基。一是抓好煤炭增产稳供。煤炭产量稳定在8700万吨左右,迎峰度夏期间日均产量23万吨以上。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达到1800万吨、居全国前列。截至6月底,实物储备达到607.9万吨,主力电厂存煤1106.9万吨、可用天数33天以上。二是强化电力支撑保障。建成投运华汪热电、信发9号机组等支撑性电源。截至6月底,发电总装机达到2.2亿千瓦,其中煤电1.06亿千瓦,均居全国第二位。持续加强运行管理,全力争取外电供应,上半年,省内发电、省外来电分别达到3341.1亿千瓦时、66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5.3%。三是推进油气增储上产。原油产量稳定在2200万吨左右、占全国产量1/10全力打造千万吨级沿海LNG接卸基地,烟台龙口等3个LNG接收站开工建设,青岛董家口二、三期扩建工程建成投运,沿海LNG接收能力由600万吨提升至1100万吨

三、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能源科创水平更“高”。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为能源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一是加快技术突破。近三年来,全省能源领域共187个项目纳入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推荐目录,其中38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7个填补国内空白。世界首台630℃国家电力示范项目有序推进,全国容量最大新型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并网发电,国内首个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工程建成投运。二是加快政策创新。聚焦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充电基础设施等领域,精准施策、试点示范,提高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纳和综合利用水平。制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运行规则,推动威海碳纤维产业园、滨州鲁北智慧产业园等示范项目加快实施。出台地热能开发利用指导意见和配套实施政策,选取32个项目、166口开采井进行试点。三是加快产业培育。引导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本融合发展,规划布局烟台蓬莱、威海乳山、东营经开区3大风电装备产业基地;推进核电装备产业向烟台、威海集聚发展,打造世界一流核电产业基地;引进欣旺达、中储国能等头部企业,打造枣庄“新能源电池名城”、泰安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在济南、青岛、临沂超前布局钙钛矿电池等重点示范项目,力争尽早实现产业落地。

四、厚植人民至上的情怀,能源普惠民生更“实”。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站稳群众立场,满足用能需求。一是扎实推进清洁取暖工作。整合释放大型高效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潜力,积极发展跨区域长距离供热技术,推广泰热入济、聊热入济模式。投运全国首个跨市域核能供热工程,实现清洁供暖1250万平方米。二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设备大规模更新改造,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截至6月底,全省各类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73.9万台,同比增长109.3%。三是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持续完善农村电网网架结构,提升电力服务水平和供电可靠性。“十四五”以来,全省农村电网累计完成投资309.75亿元,户均配变容量由2.65千伏安提升到3.08千伏安,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山东将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全面深化能源领域改革,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全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贡献能源力量。

推荐阅读

德京集团助力福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宁德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发展海洋经济正当其时、潜力无穷、态势向好。作为宁德市本土企业——福建海上风电事业发展的推进者之一,德京集团在接受宁德电视台专题采访时表示:“德京集团多年来深耕海上风电领域,亲历见证了福建海洋新能源产业的快速成长和福建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当前,德京集团正积极携手业内各界,围绕新福建宏伟蓝图和“四个更大”重要要求,以“强装备、拓市场”为双轮驱动,助力福建海洋新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助推“海上福建”“新福建”高水平建设。” 2024-07-17

阳江公司圆满完成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塔筒项目履约任务!

7月15日,随着最后一段塔筒的顺利装船,阳江公司承制的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塔筒项目正式宣告圆满完成发运,标志着该项目取得了又一重要进展。该项目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四五”重点规划建设项目,项目位于防城港市南部海域,是国内首个全部采用嵌岩基础的海上风电项目,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个开工的海上风电项目。阳江公司承制其中20台MySE-8.5MW机型塔筒,塔筒单套总重515吨,最大直径7.5米。 2024-07-16

《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发展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等绿色低碳经济新业态

7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部分内容如下:中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在继承中发展,在探索中创新,努力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坚持绿色转型、低碳发展。碧海银滩也是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探索海洋绿色发展路径,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渔业等绿色产业,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以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立足“双碳”战略目标,以减污降碳为抓手,协同推进海洋领域增汇与减排,发展海洋 2024-07-16

WIND集团欢迎Draftec的加入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WIND集团宣布,设备工程和制造公司Draftec将加入WIND大家庭。他们将共同加强在国际海上和可再生能源项目中为共同客户提供的支持和服务。Draftec由Martijn Boone于2009年创立,加入WIND集团后,其与董事Martijn Holtkamp一起将继续管理公司,带来他们在机械设计、液压和电气系统以及控制系统软件和自动化方面的丰富经验。多年来,Draftec 已发展成为一家专业的系统集成商和制造商,为海上风电、海洋、疏浚和重型起重等行业提... 2024-07-16

《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发布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通知。其中,专栏1都市圈毗邻地区一体化片区中提出,漳州开发区—厦门港区”片区。提升厦门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枢纽海港地位。支持漳州开发区打造2.5产业园区,加快漳州开发区引进大型海工装备、海上风电装备、粮油加工等产业项目,与厦门港区差异化发展,促进南北两岸合理分工、协同互补。加快旅游业一体化发展,推进开通“嵩屿—漳州港”海上旅游线路。加密漳州开发区往返厦门的城际公交线路、海上直达海沧嵩屿码头的航线。 2024-07-15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