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项目采用了国内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面双玻高效单晶异质结‘组件,这种组件特别适应海洋特殊环境,具有防腐、防水、防盐雾等特性,且发电效率提高了5%以上。
施工技术和装备:通过与中国电建西北院的合作,项目配套研发井建造了全国首台套海上光伏智能高效打桩装备“电建海装001号”,形成了近浅海海上光伏项目施工的成套工艺体系。
项目进展与挑战
项目进展:项目已于2023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并于2024年4月6日完成了首片上部结构的吊装,这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全面吊装阶段。
面临的挑战:作为山东省首批竞配的十个海上光伏项目中水深最深、建设难度最大、开发条件最复杂的项目,场址区水深约8.5至11米,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经济效益、社会影响
经济效益:项目总投资25.96亿元,建成后年发电量约6.9亿千瓦时,可实现产值5.8亿元。在满足招远居民用电需求的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社会影响:该项目不仅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还助力招远优化新能源产业布局,打造“区域领先的绿色能源名城”。同时,项目的成功实施也为全国同类型其他海上光伏项目提供了实际可应用的开发建设、智能运维解决方案。
环境影响
清洁能源: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不产生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约6.9亿千瓦时,等效每年减少标煤消耗约20.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3.2万吨,有助于改善当地空气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生态保护: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如建设生态廊道、恢复受损生态等,以保障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