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船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OceanX) 正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进行风轮总成,并将于近期完成安装。这也是全球首台在一个漂浮式基础上安装两座风机的海上风电平台 ,该平台首创“V”字型塔架结构,总装机容量达到16.6兆瓦 。
该平台由广东明阳集团自主研制,其漂浮式基础由黄埔文冲建造。据测算,“明阳天成号”正式投运后,平均每年可发电约5400万度,能满足3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日常用电 。该海上风电平台可以有效减少单位千瓦造价、用海面积和运维成本,将为我国海上风电由近海向深远海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开创性方案。
不同于常见的“风车”造型的海上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由一个漂浮在海面上的“Y”字型漂浮式基础 以及安装在漂浮式基础上的3个橄榄球形浮筒、1个“V”字型塔架、2台风机 组成,再加上黄白灰相间的涂装,使整座平台看上去像“海上摩天轮”。
据介绍,该平台叶轮最高处达219米,空中最大宽度约为369米,整座风电平台排水总量约1.5万吨;2台8.3兆瓦风机的叶轮尖端间隔5米,实现了最大化捕风率。当风机启动后,两个叶轮将朝相反方向转动 ,这使得叶轮中间区域的风速提升,空气动能转化的电能也随之增加,比同等扫风面积的单个大风轮风机的发电量提升4.29% 。该平台整体拖航设计吃水5.5米,可应用于水深35米以上的全球广泛海域 。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正由省管海域向深远海开拓,沿海各省份规划的专属经济区海上风电项目已达1.5亿千瓦 。在专属经济区,不仅风力更强劲,对交通、渔业、环境等的影响也更小。因此,以“明阳天成号”为代表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有望成为主流,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实现“二次跨越”。
让风机在深远海“安身立命”,最关键的就是漂浮式基础。该基础长117米,宽105米,高39.5米,总重8000余吨。为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平台主体并非采用海洋工程中常见的纯钢结构形式,而是全球首次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而成 ,其强度是普通混凝土的4倍左右,从而达到钢结构的承载能力,并且耐腐蚀、防渗透、成本低,非常适合深远海风电场建设。
巨大的体量、严格的工艺……这些都给“明阳天成号”的建造者们带来了巨大挑战。船厂工程人员积极探索,创新性采用悬臂式滚装上驳和浮船坞悬臂状态下水的施工方案,实现了模块化安装,简化了建造工艺,提高了建造质量和建造速度。期间,黄埔文冲首次完成高40米、宽10米、重达1000吨的特殊组合件,以及长达85米、重达450吨的超长塔架的陆地转运,105米超宽产品浮船坞下水,攻克了总张力达30000吨、绞索数量达1500余根的非对称结构张拉工艺,刷新多项行业纪录。
“明阳天成号”采用单点系泊和长机翼形塔筒,所以当台风来时,平台在锚链的牵引下,可自动调整角度,使风叶正对来风方向,实现捕风能力最大化。据明阳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单点系泊依靠铁锚把整座平台固定在海中,相比之前用成百上千吨钢结构来固定风机,这种方式无疑将大大降低深远海风电场的建设成本 。而且采用单点系泊使整个风电平台支撑结构的极限载荷降低了40% ,从而大大提高了台风天气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据测算,“明阳天成号”在海上可经受72米/秒的风速和30米波高 的极端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