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MW海上光伏电站项目

2024-06-06 13:58     来源:内蒙古源昌森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海上光伏项目海上光伏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碳减排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其中,太阳能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之一,其开发潜力巨大。三峡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清洁能源企业,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不断深化,其中东山杏陈180MW海上光伏电站项目便是该集团在海上光伏发电领域的重要尝试。

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MW海上光伏电站

一、项目概述

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MW海上光伏电站项目是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杏陈镇诏安湾一侧的新能源项目。作为福建省首个滩涂海上光伏电站,该项目不仅代表了新能源技术的前沿应用,也是三峡集团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投资。

二、项目规模与投资

规划用地(海)面积: 约3300亩。

规划容量: 180MW。

实际设计装机容量: 直流侧为252.5055MWp,交流侧为180MWp。

计划投资: 10.6亿元人民币。

三、发电量与节能减排

年平均发电量: 近3亿千瓦时。

节能减排效果: 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02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约6.58吨,减少氮氧化物约45.05吨、二氧化碳约24.78吨、二氧化硫约30.23吨。

四、项目特点与创新

海域立体综合开发利用: 该项目通过海域立体确权,保留了项目区下部海域,为海域的立体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模式。

高发电量: 由于水面开阔无遮挡、日照时间长以及海面反光等因素,海上光伏发电的发电量相较于陆地光伏可提高5%—10%。

抗台风设计: 作为全国首个高风速条件下的海上光伏电站,项目方采用了多桩+斜撑整体、应用抗台型支架基础等创新设计,以适应台风区的极端条件。

“上可发电,下可养鱼”模式: 项目首创了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海域资源的高效利用。

五、施工进度与计划

当前进度: 项目已进入沉桩作业阶段,计划于2024年5月底完成所有管桩作业。

后续计划: 随后将进行光伏组件等的安装作业,预计于2024年12月全部完成,并进行投产发电。

六、社会与经济意义

该项目的建设运营不仅有利于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发展目标,还能提升供电安全保障能力。同时,它也为当地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通过创新的海域利用模式和抗台风设计,该项目还为未来海上光伏电站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技术特点与创新

东山杏陈180MW海上光伏电站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和设备。首先,在支架系统的选择上,项目采用了特别设计的海上光伏支架,能够抵御海水侵蚀及强风浪的冲击。其次,电站采用了高效率的光伏板,这些光伏板不仅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而且在潮湿的海洋环境中也能保持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此外,项目的电气系统也进行了特别设计,以确保电能的高效传输和电网的稳定接入。

一、技术特点

高容量设计: 三峡集团东山杏陈海上光伏电站项目规划容量为180MW,实际设计直流侧装机容量更是高达252.5055MWp,显示出该项目在高容量设计方面的技术实力。

海域适应性: 该项目位于滩涂海上,需要适应复杂的海洋环境。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海浪、潮汐、海风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确保了光伏电站的稳定运行。

高效能量转换: 海上光伏发电利用水面开阔、日照时间长以及海面反光的特点,能够提升光伏板的光能吸收效率,从而提高发电量。相较于陆地光伏,海上光伏的发电量可提高5%—10%。

二、技术创新

海域立体综合开发利用: 该项目通过海域立体确权,不仅在海面上建设了光伏发电站,还保留了项目区下部海域的使用权。这种立体综合开发利用的模式,提高了海域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未来类似项目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抗台风设计: 针对台风频发的特点,该项目采用了多桩+斜撑整体结构和应用抗台型支架基础等创新设计。这些设计能够增强光伏电站的抗风能力,确保在台风来临时能够保持稳定运行。

光伏与渔业结合: 该项目首创了“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模式,将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相结合。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海域的经济效益,还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益。

先进的并网技术: 该项目采用了先进的并网技术,确保光伏电站产生的电能能够稳定、高效地并入电网,为周边地区提供清洁、可再生的电能。

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MW海上光伏电站项目在技术特点与创新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这些技术优势和创新点不仅提高了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还为未来海上光伏电站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环境与生态影响

海上光伏发电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对环境的低影响。东山杏陈180MW海上光伏电站的建设不仅没有占用宝贵的陆地资源,还避免了传统能源发电所带来的污染问题。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以下一系列环保措施,从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减少施工期间的碳排放等,确保了项目的绿色发展。

一、清洁能源生产

该项目建成后年平均可提供清洁电能近3亿千瓦时。这意味着该电站将大幅度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按照发电耗煤平均302.5g标煤/kWh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02万吨,这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二、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

与传统的火力发电站相比,光伏发电不产生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该项目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量约6.58吨,减少氮氧化物约45.05吨、二氧化硫约30.23吨,显著改善当地空气质量,保护人类健康。

三、节约水资源

光伏发电不需要水进行冷却,因此相比火力发电站,它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在缺水地区,这一点尤为重要。

四、海域立体综合开发利用

该项目通过海域立体确权,保留了项目区下部海域,实现海域立体综合开发利用。这种创新的利用方式提高了海域的使用效率,有助于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提升发电量

海上光伏发电具有水面开阔无遮挡、日照时间长且海面反光的优势,因此发电量较陆地光伏可提高5%—10%。这不仅提高了能源生产效率,也进一步增强了光伏发电的环保效益。

六、生态友好型能源

光伏发电是一种生态友好型能源,它在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和辐射,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极小。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当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MW海上光伏电站项目对环境和生态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不仅有利于实现能源发展目标、提升供电安全保障能力,还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经济与社会效益

除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外,东山杏陈180MW海上光伏电站的经济效益也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规模化生产,海上光伏的成本正在逐渐降低,使得这类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逐年提高。此外,海上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高于陆地光伏电站,这意味着在相同装机容量下,海上光伏电站能够产生更多的电能,从而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一、经济效益

1、直接经济效益

投资与收益: 项目计划总投资为10.6亿元人民币。根据设计,该项目年平均可提供清洁电能近3亿千瓦时,这将为三峡集团带来稳定的售电收入。

成本节约: 通过光伏发电替代传统火力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02万吨,这将显著降低燃料成本。

2、间接经济效益

产业链带动效应: 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将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光伏组件制造、安装服务、运营维护等,为相关产业链带来商机。

就业创造: 项目的建设和运维将直接和间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包括技术人员、运维人员、安装工人等,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社会效益

1、环境改善与气候保护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该项目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抗全球气候变化。

空气质量提升: 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量约6.58吨,减少氮氧化物约45.05吨、二氧化硫约30.23吨,显著提升当地空气质量。

2、能源安全保障与转型

增强能源供应稳定性: 项目的建成将增加区域的电力供应能力,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提升供电安全保障。

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该项目有助于推动当地能源结构从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3、技术创新与示范效应

海域立体综合开发利用: 通过海域立体确权,项目实现了海域的立体综合开发利用,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高风速条件下的技术创新: 作为全国首个高风速条件下的海上光伏电站,该项目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如多桩+斜撑整体结构等,为海上光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4、地方经济发展与税收贡献

地方经济拉动: 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入驻,推动当地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升级。

税收增加: 项目的成功运营将为地方政府带来稳定的税收收入,支持公共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提升。

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MW海上光伏电站项目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均带来了显著的效益。它不仅为三峡集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应对、能源安全保障、技术创新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市场发展前景

市场前景是海上光伏电站项目投资保障的动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到2050年,全球电力需求预计将增长近一倍。这意味着,未来几十年内,海上光伏电站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以下几方面充分体现了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MW海上光伏电站项目的市场发展前景

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其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在中国,政府正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降低碳排放。因此,海上光伏电站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二、海上光伏技术的优势

海上光伏电站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水面开阔无遮挡、日照时间长且海面反光等,使得发电量较陆地光伏可提高5%—10%。这些优势使得海上光伏电站在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进一步推动了其市场前景的发展。

三、政策扶持与推动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这些政策不仅为海上光伏电站的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还在项目审批、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了优惠。这些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海上光伏电站市场的发展。

四、技术创新与成本降低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海上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正在逐渐降低。例如,该项目采用了先进的光伏组件、逆变器等设备,提高了发电效率并降低了维护成本。同时,随着更多创新技术的应用,海上光伏电站的性价比将进一步提升,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五、地区及全球影响力

作为福建省首个滩涂海上光伏电站项目以及全国首个高风速条件下的海上光伏电站,该项目不仅在当地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可能对全球海上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产生示范效应。这种地区及全球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海上光伏电站的市场前景。

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MW海上光伏电站项目的市场前景广阔。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海上光伏技术的优势、政策扶持与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本降低以及地区及全球影响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该项目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大的发展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投资保障

随着全球对于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光伏产业作为绿色能源的重要分支,正吸引着无数投资者的目光。特别是海上光伏电站项目,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成为了新的投资热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MW海上光伏电站项目的投资保障。

一、项目规划与政策支持

政府批准与规划: 该项目已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并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确保了项目的合法性和政策支持。

新能源政策扶持: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日益重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鼓励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为该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政策环境。

二、市场需求与前景分析

电力需求增长: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需求不断增长。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符合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环保要求提高: 全球对环保的要求日益严格,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无污染、零排放的能源形式,符合环保要求,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三、技术保障与创新

成熟的技术方案: 该项目采用了成熟的光伏发电技术,并结合海上环境的特殊性进行了针对性的技术改进和创新,确保了项目的技术可行性。

专业的技术团队: 三峡集团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具备丰富的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经验,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资金保障与风险控制

雄厚的资金实力: 三峡集团作为国内知名的能源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确保项目的顺利投资和建设。

严格的风险控制: 在项目投资过程中,三峡集团将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项目的稳健性。

五、合作与产业链整合

与供应商的合作: 三峡集团与国内外知名的光伏设备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了设备的质量和供货的稳定性。

产业链整合能力: 三峡集团具备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能够与上下游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项目效益。

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MW海上光伏电站项目的投资保障主要体现在项目规划与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与前景分析、技术保障与创新、资金保障与风险控制以及合作与产业链整合等方面。这些保障措施共同构成了项目投资成功的坚实基础。

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MW海上光伏电站项目是中国海上光伏发电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展示了海上光伏发电的巨大潜力,也为未来的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海上光伏发电必将成为全球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推荐阅读

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MW海上光伏电站建设忙

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MW海上光伏电站位于福建省东山县杏陈镇、前楼镇海域,这里日照长、风速大,属于抗台型潮汐带海上光伏项目。该项目采用上部光伏发电与下部海域渔业养殖相结合的模式,实现海域立体综合开发。 2024-06-24

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200MW/400MWh储能电站并网成功!

海洋能源网获悉,2024年6月24日14时57分,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200MW/400MWh储能电站并网成功。电池舱、升压舱、主变、GIS等设备运行正常,各项参数指标优良,为6月30日前全容量并网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6-24

海上光伏耐腐蚀解决方案一览!

山东联创新材料产业有限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聚脲弹性体系列防护新材料的生产与研发。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安交大、天津理工、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院校以及中科院北京老专家中心、兰州化物所、大连化工设计院等研发设计单位,致力于聚脲安全长效防护体系的推广应用,在工商业厂房及民用建筑修缮加固、船舶防腐防污及海洋工程应用、(氯碱)化工装备及环保设施长效防腐防护、军工特种防爆防护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2024-06-20

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经略海洋应向“新”而行》

壮大海洋经济,谱写经略海洋新篇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将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培育壮大现代海洋经济,不断提升经略海洋能力,对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4-06-20

荷兰海上能源代表团到访华能清能院

6月18日,由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Huub Buise,荷兰企业局中国项目主管Henk Van Elburg带领的荷兰海上能源代表团到访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清能院)。华能清能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肖平及相关专业部门人员参加活动。荷兰海上能源代表团先后参观了华能清能院氢能技术实验室、华能运营监控与应急指挥中心,了解中国华能在氢能技术研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及最新运维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及应用情况。华能清... 2024-06-20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