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广福院士在致辞中表示,海上风电技术专业委员会自2021年成立以来组织了多项研学活动,为促进海上风电领域的技术创新,实现企业单位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打好“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兵团战、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促进海上风电产业链协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次学术年会旨在为海上风电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业界同仁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协作平台,展示最新的海上风电发展理论与技术成果,共同探讨海上风电发展前景、技术前沿趋势与创新突破方向,引导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健康、有序、自主、持续发展,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与转型。
舒印彪院士在致辞中提到,海上风电是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是全球电力科技竞争的新高地。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海上风电技术专委会对促进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海上风电技术领域学术交流与协作的重要平台。希望海上风电技术专委会继续发挥学术社团的桥梁纽带作用,凝聚院士专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科技创新、学术交流、人才成长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张涛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华能勇当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推动海上风电行业高质量健康有序发展,建设海上风电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产学研用协同作用。华能将充分学习本次学术年会的成果,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及工程示范带动产业创新,加强原创前瞻性技术布局与“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在海上风电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新突破。
在主旨报告环节,周绪红院士作题为《风电工程结构研究新进展》的主旨报告。报告针对风电工程结构正往大型化发展的行业趋势,分析了复杂荷载下风电工程结构灾变行为的不可控因素,凝练了风电工程结构时变静动力特性与复杂荷载耦合机理的关键科学问题,介绍了针对风电工程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理论、设计方法所开展的系统研究工作,并对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院长、直流输电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蔡希鹏作题为《海上风电大规模送出新技术》的主旨报告。报告分析了南方电网区域海上风电发展现状,介绍了±500kV/2000MW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的系统拓扑、运行控制和关键装备等核心技术,并对超大规模海上风电海陆一体直流输电技术进行了探讨。
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海上风电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房方作题为《浮式风电运行控制理论与技术探索》的主旨报告。报告针对海上浮式风电运行中面临的检测与控制难题,介绍了浮式风电状态智能感知、面向控制的系统建模、主动安全控制、电网友好型能量管理等先进理论与关键技术,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
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线上作题为《近海风电基础结构创新与实践》的主旨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台风海域极端荷载计算方法和风电基础分析方法,并基于上述方法自主开发了海上风机一体化的设计分析软件Zwind,成功解决了软土海床中打桩溜滑、垂直度控制、硬岩海床中高效安全直桩等技术难题,推动了我国海上风电高质量开发。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海上风电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郭小江作题为《海上风电自主关键技术及新方向》的主旨报告。报告分析了海上风电发展背景挑战,介绍了华能集团在风电机组设计软件、海上风电机组部件与装备方面的自主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并对串列式双风轮风电机组、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大功率低频海上风电机组、大功率直流海上风电机组等海上风力发电新方向进行了展望。
湖南大学教授、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海上风电技术专委会委员黄守道作题为《大型风力发电机健康管理技术》的主旨报告。报告对双馈、半直驱、直驱多类风电机组健康管理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现有成果进行了总结,阐述了风电机组健康管理的共性关键技术,并进一步分析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
明阳智能海洋能源研究院院长吴迪作题为《海上风电技术难点与破局之路》的主旨报告。报告分析了未来海上风电在技术、产品升维方面的需求,介绍了明阳开发的18MW大型风机、16.6MW漂浮式风机产品,以及海洋牧场、风电储能制氢一体化技术和“山海平台”,实现了海上综合能源系统规划、设计、运维的一体化评估分析,提供了破解海上风电收益难题的系列化方案。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直流所所长高冲以《海上风电输电技术革新与先进装备》为题作主旨报告。报告分析了海风输电技术在主动支撑控制、大容量环保装备、高效经济型汇集组网拓扑等方面面临的技术需求,介绍了柔直换流器构网控制、高功率便捷运维柔直阀、全直流汇集输送、直流汇集枢纽系统等新技术及其优势,以进一步推动海上输电技术的运行性能和经济性。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工程师谢文会作题为《深远海浮式风电基础技术发展方向》的主旨报告。报告针对国内外浮式风电技术发展现状,结合我国海域和产业链特点,系统分析浮式风电在我国规模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技术挑战,梳理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探讨研究思路和方法,初步构建形成以“科学问题-关键技术-高端产品”为基础的技术体系构架。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戚海峰作题为《我国深远海风电开发建设的思考》的主旨报告。报告分析了我国深远海风电的开发潜力以及政策、资源、装备、勘察、设计、施工、运维等多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全产业链亟待攻关和探索的关键路径和具体示例,为我国海上风电向深远海进军与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思考与建议。
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研究院副院长刘勇作题为《人工智能技术在风电领域应用与展望》的主旨报告。报告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态势,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风场规划选址、风速功率预测、风电产品设计、机组控制运维和系统运行集成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融合、可解释性和风电大模型应用方面仍然存在瓶颈,认为随着技术高速发展和颠覆性技术的出现,人工智能技术将在风电行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为充分发挥专委会的学术交流平台作用,会议安排了“海上风电机组与装备”、“海上风电结构与平台”、“海上风电汇集与输送”、“海上风电运行与控制”与“海上风电运维与施工”等5个分会场,来自海上风电等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共分享交流了67场学术报告。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本次学术年会搭建了高水准的海上风电技术领域学术交流与协作平台,汇聚了国内外海上风电领域的领袖、学者、技术人员以及业界同仁共同探讨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前景、技术创新方向以及合作机遇,促进了海上风电的资源共享与自主创新,大力助推我国海上风电产业进一步健康、有序、自主、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