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日前,在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MW海上光伏电站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一根根长达20米左右的管桩通过运输浮台被运往海上实施沉桩作业。
“整个海上光伏场区布置于滩涂区域,水深分布不连续且差异较大,我们根据水深不同进行划片区分块设计,选用不同桩长不同规格桩基进行精细化设计。”三峡东山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风云说,项目自今年2月开工以来,抢抓有利天气,开足马力赶建设,目前海上光伏场区累计完成5252根管桩沉桩作业,完成率17%。陆上升压站正在进行桩基施工,预计7月底前首批并网。
“为适应福建台风区极端条件,我们采用全国首创的多桩+斜撑整体、应用抗台型支架基础,通过研发新型施工工装设备实施安装,为抗台型潮汐带海上光伏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吴风云说。此外,项目还首创海上光伏海域“立体分层确权”创新模式,采用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相结合方式,打造“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模式,用生态学原理及环境条件监控手段,实现不同用海活动之间的功能互补和用途协调,探索海域管理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拓展海域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促进海域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据了解,该项目由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三峡东山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1亿多元,装机容量为180兆瓦(交流侧),新建一座110千伏陆上升压站并配建18兆瓦/36毫瓦时的储能设施,通过1条110千伏送出线路接入220千伏变电站。该项目充分利用海上资源,开发海上光伏清洁能源,提升供电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