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这里是珠江口盆地海域,我们看到此刻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已经开始滑移入水,整个下水过程看起来就像是在滑滑梯。这个用钢量接近鸟巢国家体育馆的巨无霸,从200多米长的轨道滑入300多米深的海水中,预计用时1分钟左右。虽然我现在所在的位置距离施工地点还有几百米远,但还是能够清晰地看到它入水瞬间冲起的巨大水雾,这短短的一分钟记录了我国油气装备走进深海的全新里程碑。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 袁玮:相对于全水下生产系统开发模式,固定式海洋平台开发和建设成本更低,技术自主可控性更强。“海基二号”成功下水,标志着我国深水超大型固定式海洋平台建设能力实现重要突破,进一步丰富了超300米深水油气田开发模式。
中国海油流花油田开发项目总经理 刘华祥:我国自主研发的2万吨高强度钢,首次大规模在“海基二号”使用,仅此一项就实现瘦身近5000吨、降本约1亿元,不仅满足了轻量化设计需求,还进一步提高了超大型深水导管架结构强度,为国产高强钢在海洋工程中的大规模应用开辟了新道路。中国海油海油工程流花油田总包项目副经理 贾慧峰:通过自主攻关,打造亚洲首个集数字孪生、海洋环境检测、海底环境监测系统等为一体的“智能导管架”,并首次将牺牲阳极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应用于超300米深水,为导管架防腐蚀提供了双重保险,确保“海基二号”在深海中立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