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广东先发优势明显。 全省海域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3倍,4084.48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居全国首位。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全年都适合海水鱼类养殖,向海要粮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广东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 。在“粤强种芯”工程的带动之下,培育了一批海水优势鱼种,激活了水产“芯”动能。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也是广东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有力抓手。“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关键在县域振兴。广东省有45个沿海县(市、区)面积占全省26.3%,人口占全省40.6%,经济总量占全省38.7%,是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战场。依托沿海各县禀赋独特的海洋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现代化海洋牧场,下更大功夫做好“海”的文章,推动形成一批向海而兴、因海而富、依海而美的县。
接下来,广东将高标准编制现代化海洋牧场“1+3”发展规划体系。其中,“1”是指现代化海洋牧场总体发展规划,“3”是指全产业链发展、物流体系、生态转型升级等3个专项发展规划。 加快构建“1+N”政策体系,探索一批试点经验,落地一批重大项目。
在发展理念上,会上指出广东将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实施“陆海接力、岸海联动”,在近浅海上做“减法”,统筹提高岸线资源利用效率,适度控制近海养殖用海规模 ;在深远海上做“加法”,中远海大力发展养殖,远海重点发展远洋捕捞 ;在综合开发利用上做“乘法”,形成港产城融合、渔工贸游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同时,广东还要围绕“养殖—加工—物流—销售”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一是 推动海水养殖转型升级,建立和推广陆海接力精准高效养殖模式;二是 发展海洋产品精深加工,推出更多海洋牧场预制菜产品,推动海洋生物资源在保健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广泛应用;三是 强化海洋牧场品牌塑造,打造更多更好的“粤海鲜品”;四是 要完善冷链物流服务配套,加快构建完备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