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青岛市将在海洋物联网、深海开发等领域实施27项重大技术攻关。做大做强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渔业等重点产业,加快总投资2100亿元的140个海洋重点项目建设。
报告划重点:
增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支持崂山实验室更好承担重大战略任务。支持驻青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更多成果本地转化。推动国家深海基因库、深海标本样品馆和深海大数据中心等三大国家深海平台开工建设。加快国家气象局青岛海洋研究院建设。建成汉缆超高压电缆综合实验室。在海洋物联网、深海开发等领域实施27项重大技术攻关。积极推进海上综合试验场等重大涉海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 做大做强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渔业等重点产业,加快总投资2100亿元的140个海洋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北海造船绿色动力先进船型量产,加快中船七一二所大型特种电机、徐工港机装备生产基地建设,争创船舶与海工装备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开工建设青岛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二期,加快抗肿瘤、抗病毒等海洋创新药物研发。巩固海洋功能食品等产业优势,推动合成生物技术应用,抢占海洋生物制造产业新赛道。加快中电建115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建设,推动中船海洋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落地。提高养殖工船规模化养殖能力,实现“深蓝2号”大型智能网箱投用,高水平建设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
提升国际枢纽海港能级。 争取青岛港新版总体规划获批实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积极开展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推进董家口港区矿石码头等重点工程,实现液体化工仓储二期竣工。一体推进智慧港口、智慧海关、智慧口岸建设,全面实施“海铁直运”新监管模式。支持青岛港加快内陆港布局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业,打造现代航运综合服务示范区。
青岛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博士毛振鹏认为,加快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青岛应当更加注重强化引领型、高能级、强特色、国际化4个发展导向。
突出“引领型”发展导向。 推动国家深海基因库、深海标本样品馆和深海大数据中心等三大国家深海平台开工建设,支持崂山实验室等海洋领域“国家队”更好承担重大战略任务。支持驻青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海洋物联网、深海开发等领域实施27项重大技术攻关,鼓励更多成果本地转化。加快国家气象局青岛海洋研究院等海洋领域重点科教机构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海上综合试验场等重大涉海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青岛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添砖加瓦。
突出“高能级”发展导向。 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青岛应当继续加快引进海工装备产业项目,争创船舶与海工装备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海洋生物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加快抗肿瘤、抗病毒等海洋创新药物研发。加快开发海洋资源,重点推进中电建115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建设,推动中船海洋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落地。提高养殖工船规模化养殖能力,高水平建设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
突出“国际化”发展导向。 应当放大航运枢纽优势和开放通道作用,深度链接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打造现代化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2023年,青岛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突破7亿吨、3000万标箱,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连续9年保持全国沿海港口首位。青岛应当争取青岛港新版总体规划获批实施,持续提升国际枢纽海港能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青岛应当积极开展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推进董家口港区矿石码头等重点工程,实现液体化工仓储二期竣工。在航运领域,青岛还应积极争创国家大宗商品储运基地,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航运综合服务示范区。
突出“强特色”发展导向。 应当坚持以更加注重经略海洋为导向,坚持海洋特色更加鲜明的发展方向,赋能实体经济和城市更新的作用更加突出。最近,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凭借鲜明的海洋特色和奥帆文化,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是海洋特色赋能市场发展的典型项目。青岛应当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海上旅游整体规划开发,完成旅游客运码头整合提升、增开海上旅游航线,加快竹岔岛、小管岛旅游开发,推动邮轮旅游全面恢复,做强“海上游青岛”品牌。支持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对外开放。开工建设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深化“帆船之都”建设,举办国际海洋体育大会,办好“远东杯”等品牌帆船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