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河北省政协委员、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学院院长李刚:尽快实现河北海洋大学的建设

2024-01-22 09:20     来源: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海洋装备海洋资源海洋新材料
“河北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但目前海洋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却比较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海洋经济的发展。”1月19日,河北省政协委员、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学院院长李刚说。李刚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在高校发展海洋学科,培育海洋人才?

去年,是东北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学校的海洋工程研究院在秦皇岛分校揭牌成立。研究院将以国家和环渤海区域海洋科技重大需求为牵引,联合国内外优势科研资源和研究平台,围绕海洋信息感知与处理、海洋装备设计与制造、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海洋材料研究与应用等五个方面展开工作,这也是学校向海求索的重要一步。但是,整个河北省海洋学科的发展、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仍落后于其他沿海省份,这就需要加快布局海洋学科的步伐。经过长期的调查和研究,在今年的河北两会上,李刚带来了一份“加快我省海洋学科建设,助力河北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海洋学科是一个高投入的学科,建设难度大,河北虽未建立专门的海洋大学,但是很多学校开设了相关学科。”在李刚看来,要尽快摸清现有海洋学科的开设情况,根据我国的海洋学科目录和我省现有海洋学科的发展特点,确定适合发展海洋学科的高校,采取定制化、差异化的支持政策,助力我省高等教育海洋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未来,我们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整合全省高校的海洋学科,注重内涵式发展,尽快实现河北海洋大学的建设!”在李刚的脑海中,一幅高等教育向海图强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推荐阅读

中海油服与中国船级社在燕郊召开战略合作年会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海油服与中国船级社战略合作年会在燕郊召开。中海油服与中国船级社战略合作始于2007年,近年来,双方深度融合技术与业务发展,中国船级社为中海油服在国际化发展、智能装备、数字化建设、大型装备转型再利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新技术研究、关键设备国产化解决卡脖子问题、规范指南解读等方面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双方合作领域逐年扩展,已涵盖绿色低碳、数字化、智能化等10个领域,有效匹配公司装备高质量发展要求。本次年... 2024-01-22

全球最大型海洋液态二氧化碳液货罐吊装上船

据海洋能源网获悉,1月16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重工子公司大连造船为挪威北极光公司建造的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1号船圆满完成全球最大型海洋液态二氧化碳液货罐上船吊运及安装工作,标志着大连造船完成了里程碑式建造节点,为实现海洋CCUS装备供应“先行军”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2024-01-18

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 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

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进入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体系,依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利用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等装备,打造全国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开发总部基地。加快打造高端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推动建设智能船舶中试基地,畅通海洋科技与装备、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科学与环境等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领域关键技术场景应用、制度政策等各环节,提高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深海养殖装备、深潜水装备、海洋勘探等高端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推动重点企业、研究机构等创新单 2024-01-17

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海洋油气开发中的应用

在海洋油气开发中,最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为海工混凝土,主要用途是构建混凝土平台。混凝土平台具有制造周期短、安装及维护费用低、抗海浪冲击及冰冻挤压能力强等优点,在海洋平台中占有一席之地。1973年,挪威在北海油田建成了世界第一座海上混凝土储油平台,自此拉开了混凝土平台建设的序幕。截至2012年,全球共建成离岸混凝土平台52座,其中,既包括固定式平台也包括半潜式和张力腿等浮动式平台。目前,混凝土平台的最大工作水深达到300m以上,如北海地区的Heidrum混凝土张力腿平台建造在350m水深处,其壳体和模块 2024-01-16

运达股份(温州)智慧储能生产基地投产

1月12日,运达股份(温州)智慧储能生产基地投产暨储能产业合作签约仪式在温州隆重举行。温州市副市长王振勇,温州洞头区委书记郭云强,区委副书记、区长何莉平,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震宇,运达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玲,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棋等领导出席仪式,共同见证运达股份(温州)智慧储能生产基地首台全新一代5MWh液冷智慧储能系统正式下线。 2024-01-15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