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号”能源站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它的4个立柱内包裹着单舱容量达5000立方米的凝析油舱。单个凝析油舱整体呈双“L”型布设在平台船体中,舱内深度超过48米,是国内海上油气田生产装置中深度最深、结构最复杂的异型油气存储舱室。
投产首检 如何保证安全?
凝析油具有易挥发、闪点低且不溶于水等特点,因此凝析油舱的检测作业,特别是人员进舱,安全风险极大。项目开展前,检测公司技术团队与“深海一号”气田作业团队共同成立联合攻关小组,组织安全、质量、技术等多个专业的骨干员工进行多次讨论入舱检验健康安全环保计划和开展作业风险分析,确保安全风险辨识充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为确保检验人员熟练掌握应急情况处置技能,联合攻关小组结合现场实际,多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应急演练 。进舱作业前,“深海一号”气田安全监督逐一检查检验人员防坠器、安全带、呼吸器等设备的安全性能及使用情况,确认头灯、对讲机、测爆仪等均携带齐全,从细从实、从严从紧保障人员安全。
无例可依 怎样开展检验?
垂直深度超48米,相当于12层楼高的凝析油舱室虽已完成洗舱、通风及有害气体检测,但内部具体情况如何仍未可知。在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深海一号”气田提前做好了充足的进舱准备,并由检测公司的“蜘蛛人”检验工程师担任首次人员进舱的重任。“蜘蛛人”随身携带气体探测仪,每下降10米便停留5分钟对舱内气体进行二次检测 ,为检验人员安全进舱打好基础。
“舱室侧板、主结构、管线及其他附件表面腐蚀状况及涂层防护情况良好、无重大凹陷或损坏......吊笼继续下放!”检验工程师周宏乐一丝不苟开展目视检查,并通过对讲机向舱外汇报情况。为确保检验无遗漏、无死角,联合攻关小组结合凝析油舱设计图纸、舱内照明情况以及检验人员最佳视线范围,以5米为单位进行吊笼下放 。检验人员以眼为尺,在气田安全助理的全程监护下,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优质高效地完成了舱体主结构、舱内管线、附件、焊缝等目视检查及牺牲阳极尺寸测量,充分验证了“深海一号”凝析油舱室运行状态良好。
勇挑重担 底气从何而来?
早在2021年,检测公司便开始长线布局,抓准“产业、技术、人才”三大核心,不断加强深水设备设施检测检验能力建设,通过强化人才矩阵建设、“一对一”定向培养等 多项措施,锤炼出一支本领过硬、一专多能的检测铁军,先后完成了国家重大装备攻关项目“深水半潜式平台浮体结构自动化检测系统”研究及装置研发,“深海一号”气田压力容器、上部模块、锚链系统、船体结构、工艺管线年度检测检验工作 ,不断增强检测检验业务走向深水的勇气与底气,持续推进公司由浅水检测检验向深水检测检验差异化发展的跨越步伐,持续为海洋石油深水设备设施安全检测与风险管控提供专业一体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