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上旬,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流花16-2油田群,LPG年产量达到9.5万吨,同比上年增加52%,提前完成LPG产量经营业绩挑战目标,为南海东部油田稳产上产持续注入动能。
LPG(Liquefied Petroleum Gas)即液化石油气,由天然气或石油进行加压、降温、液化所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主要用于金属冶炼、城市燃气或充当燃料等途径。
“海洋石油119”FPSO是流花16-2油田群的唯一海上生产设施,具备“油气双输”功能,装备了国内首套自主设计建造的LPG回收系统。该系统可“抓”回富余的伴生气,并转化为实际产能,实现环保与效益双赢。
年初以来,流花油田作业区锚定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要求,部署实施“LPG产储销一体化,管理再提升”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基层智慧”,持续优化工艺技术,连过“产量、铜腐、储存”三关,推动LPG日产突破550方/天,外输周期缩短至3天一船。
伴生气回收是零成本增产的好办法,每天多回收100方LPG,相当于一年多产2万吨原油,又相当于一年多投产一口调整井。
因此,流花油田作业区将LPG上产作为战略性、关键性、长期性重点任务,制定具挑战性的产量目标,聚焦问题,超前规划,抓实安全合规、产销协调、设备支撑,助力LPG年产量稳健上升。
共建共享 经济安全
流花油田作业区与销售服务下游单位通过联合党建活动,持续就保障LPG上产目标进行交流共建,从增加内部提气船舶数量、动员抗风能力更强的船舶等方面,持续优化外输方案,保障运输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优化工艺 有力提产
以产量配比、井流物组分变化为基础,流花油田作业区统筹开展油田群全工艺系统安全评估,通过数据对比参数,不断剖析工艺变量,优化工艺模型,为日产大幅提升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此外,针对今年台风频繁袭扰的挑战,提前制定方案,主动辨识相关重点作业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减少了LPG的产量损失。
创新策略 无惧季风
流花油田作业区持续构建完善季风季节外输策略,11月在季风天气影响下,LPG安全外输10船次,外输量超1.82万方,创月度历史新高,目前累计提气89船次,其中季风季节提气约占38%,预计全年将达到约42%,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
流花油田作业区将不断强化LPG产储销体系建设,努力实现LPG产量再创新高,为南海东部油田继续加大增储上产,践行绿色低碳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