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我国海上风电的高速发展,海上风电布局逐渐向深远海挺进。漂浮式海上风电被寄望为“未来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的主要技术”,发展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与我国建设海洋经济的国家战略高度契合,是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海上风电引领国际前沿、巩固优势地位的关键契机。2023年,总院“漂浮式海上风电关键技术”党员突击队以创新融合工程项目为载体,聚焦揭榜挂帅技术攻关等重点任务,深耕漂浮式海上风电一体化分析核心能力,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创造”的青年突击队精神,积累了丰硕的成果。
向海图强
机动团队建设凝心聚力
漂浮式海上风电党员突击队由院党委书记任技术顾问,副总工程师任指导专家,生产第一党支部副书记、水电工程部主任担任队长,由水电工程部联合新能源研究院、国际业务部、质量监督部、科技标准部等部门核心骨干力量组成,力争建立一支横跨多学科的专业队伍。目前,专业团队建设已初步成型,队伍中既有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前辈专家,也有理论扎实、敢打敢拼的中青年骨干,老中青结合形成梯队结构,是一支开拓创新、务实能干、勇于担当的团队。过去的一年中,研发团队不断吸纳新生力量,加强内外部协同,进一步加大在科研管理、技术创新、政策研究、国际合作中的人才投入,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思广益,为确立总院在漂浮式海上风电这一新型领域的行业地位、推动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积蓄力量。2023年,漂浮式海上风电关键技术”研发团队被评为中国电建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突击队队长王富强被评为中国电建科技创新先进个人,骨干成员任亚君入选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一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奋楫逐浪
科技攻关笃行不怠
海南万宁漂浮式海上风电100万千瓦试验项目是我国首个商业化开发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场,项目建设对于推动中国深远海风电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万宁项目的开发建设面临着海洋环境恶劣复杂、极度缺乏建设经验、尚未形成技术规范体系,施工装备水平有待提高、本土产业链有待健全等诸多问题。为此,突击队多次前往山东、广东、福建、浙江、海南、英国等地的各大制造基地、设备码头、项目现场开展调研和交流,了解前沿装备制造开发水平,广泛吸纳和学习国内外建设经验和先进技术。万宁海域风高浪急,长期遭受台风威胁,施工窗口期短,对漂浮式风电机组、基础、系泊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此,突击队专门针对极端海洋动力环境条件,采用多元数据融合、概率模型、统计分析等手段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多次组织海洋水文勘查和设计单位开展技术研讨,全面评估厂址风、浪、流等环境特性,充分保证设计边界条件的准确性。为保证设计方案可行可靠,突击队技术骨干通过多种手段,基于上千个工况的计算和分析,对设计单位提出的浮体及系泊方案进行了全面校核和评估,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参建单位和内外部专家的一致肯定。为进一步提高漂浮式海上风机基础尺度规划及设计优化的效率和准确性,团队开展了浮式风机基础参数化设计与多目标智能优化研究,通过传统技术和数据科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建立了智能、高效的优化设计技术路线。
乘风扬帆
技术引领谱写新篇
充分发挥总院作为可再生能源技术归口管理单位的平台优势,牵头开展了《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一体化计算分析导则》《海上风电工程风电机组基础设计规范》等多项行业标准的立项和编制工作,并于近期联合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宁波大学、中南院等行业领先企业及高校,启动了《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基础设计理论与工程运用》专著的编制工作。此外,突击队成员在全球海上风能峰会、荷兰海上风电会议、中国水电青年科技论坛上等国内外顶尖行业会议上多次进行学术报告,为宣传总院工作成果、推动行业进步贡献了重要力量。在万宁项目推进过程中,团队先后主持召开了万宁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施工组织专题评审、实施方案评审、基础设计专题研讨会、海洋水文专题研讨会、年度研发成果评审等多项会议,邀请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资深专家组成咨询团队,严把技术关、质量关,针对项目关键技术问题及工程经济性阻碍提出创新型解决方案,为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为促进行业发展及核心技术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