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2023中欧海上新能源发展合作论坛在江苏盐城成功召开

2023-11-22 11:38     来源:华夏风电     海洋能源
当中欧首个海上风电项目落地盐城后,注定这座“风光名城”必将成为连接中欧海上能源合作的纽带。

恰逢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之际,11月21日,以“海上风光助力低碳发展,中欧合作共享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23中欧海上新能源发展合作论坛在江苏盐城成功召开。

该论坛由国家能源局、江苏省人民政府指导,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欧盟商会和盐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视频)、盐城市委书记周斌、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荷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郭媚瑶、挪威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丽莎、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孟托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明康主持开幕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论坛期间,相关合作方还签署了25个重大项目,总金额高达294.8亿元。看好盐城海上新能源发展前景已成嘉宾共识。

聚焦新能源,连接中欧合作的纽带

在论坛上,《2023中欧海上新能源发展合作论坛盐城宣言》正式发布。

宣言肯定了海上新能源在保障能源安全、加快能源转型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强调了深化中欧合作对于推动双方共赢发展和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三点呼吁:

一是坚持开放共享,加强交流对话与需求对接;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加强技术研发与试点示范;

三是坚持互利共赢,加强产业协同与项目合作。

无疑,宣言对于凝聚中欧各利益相关方合作共识、推动中欧务实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对于中欧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指出,海上新能源是中欧能源合作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为推动双方海上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与互利合作,他还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带动全球海上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高水平发展,促进全球可再生能源加快部署;

二是加强技术创新,推动试点示范,在深远海风电、海上光伏、海上能源岛、柔直输电等方向,加强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及成果应用;

三是挖掘潜力,提升实效,探索开展省市、企业层面项目合作,加速推进海上新能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

盐城市委书记周斌指出,盐城有信心把中欧海上新能源发展合作论坛打造成为资源对接、智慧碰撞的高层次国际平台,推动中欧双方在产业项目、技术研发、数据共享等领域开展多元化、多层次交流合作。

盐城市委书记周斌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指出,中欧加强包括海上新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合作,基础好、共识强、亮点多、前景广,不仅有助于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欧经济社会发展,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动力。

挪威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丽莎指出,中国和挪威在政府和行业层面有着超过40年的能源行业合作历史。挪威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合作,特别是海上新能源。盐城海上风电装机占中国的20%、世界的10%,挪威非常高兴在盐城等中国城市投资项目,希望挪威的技术经验与盐城的资源、市场潜力互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互惠互利。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孟托亚指出,中欧同为全球重要能源消费市场,在加快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实现碳中和等方面,肩负共同使命。过去几年间,在中欧能源创新合作框架下,双方开启了广泛而富有成效的交流合作。

海风无限,风光储氢协同发展

盐城的“风光”资源得天独厚。盐城是江苏乃至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现有可开发的海上风电和光伏资源约60GW,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

在海风资源优越的同时,我国海风技术也有了长足进步。在本次论坛上,多家单位向嘉宾展示了海上风电的新技术,发布了《公开征集海上光伏、海上能源岛与新能源高比例应用技术方案》《中欧漂浮式海上风电关键技术与产业链对比分析与合作潜力研究报告》等多项重要成果。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院院长辛颂旭介绍了《公开征集海上光伏、海上能源岛与新能源高比例应用技术方案》。他指出,方案旨在为拓展东部沿海区域可再生能源发展空间、推动江苏省项目开发建设做好技术储备,分为海上光伏、海上能源岛、发供用高比例新能源等3大技术方向。本次方案征集工作将为深化中欧在海上新能源创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方面的务实合作提供宝贵平台和机遇,优选方案有望作为江苏省示范项目获得相应配套政策支持。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院院长辛颂旭

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作风电领域联合研究牵头人姜昊介绍《中欧漂浮式海上风电关键技术与产业链对比分析与合作潜力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欧洲在环境勘察、工程设计、测试、施工和运维方面能力突出,中方在装备制造能力和原材料加工体系具有优势,中欧双方在漂浮式海上风电全周期价值链上有较高互补性。报告建议中欧双方加快建设示范项目,促进示范产业园区落地,共同推动漂浮式海上风电降本增效与市场规模化开发。

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作风电领域联合研究牵头人姜昊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驻会副主席刘泽洪认为,为适应包括海上风电在内的大规模新能源消纳,需要建设坚强电网。传统交流电网发展面临输电通道受限、短路电流超标、新能源消纳困难等难题。交直流混联技术可有效改善区域电网潮流分布,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刘泽洪指出,一方面,要构建坚强的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为交直流混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区域内因地制宜建设直流输电工程。通过“交改直”、“嵌入式”直流、直流组网等方式,实现电网更灵活、更高效、更安全运行。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驻会副主席刘泽洪

除了海上风电,盐城也在大力发展光伏、储能、氢能等新能源行业。与之相对应,本次论坛特别设置了“海上风光”“零碳园区”“储能”“氢能”“新型电力系统”“绿电绿证”等6大平行论坛,与会代表围绕重点热点议题,分享交流发展政策、技术方案与实践经验,为推动海上新能源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的举办,进一步深化了中欧在新能源领域的务实合作;盐城,也通过向世界分享自己成功的案例和经验,进一步推动了海上新能源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推荐阅读

我国海洋能源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从传统的海洋油气,到新兴的海洋发电,目前我国海洋能源供给能力持续提升。自然资源部20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海洋传统产业发展稳中向好,海洋油气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海洋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6%、9.7%,垦利6-1、陆丰12-3油田等多个项目建成投产。 2023-11-22

新华网专访水电总院院长李昇:绿电赋能 加快推进海上新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11月21日,由国家能源局、江苏省人民政府指导,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欧盟商会和盐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23中欧海上新能源发展合作论坛在江苏盐城成功召开。期间,新华网记者就相关问题对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李昇进行专访。 2023-11-22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与海油发展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1月15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发展”)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为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海上石油平台观测分中心授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石绥祥,中心副主任李双建,海油发展董事长、党委书记朱磊,副总经理王伟出席活动。 2023-11-21

9家成员单位共建的“海洋新能源创新联盟”正式启动!

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发挥体制、专业和地域优势,保障海上新能源行业的有序高效、集约节约、高质量创新发展。11月17日,“海洋新能源创新联盟” 共建活动在青岛举行。该联盟旨在汇聚各方力量,破解海上新能源行业发展难题,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局长杜继鹏,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刘学军,山东省海洋局局长张建东参加活动并致辞。 2023-11-20

明阳集团&中国海油全方位深化战略合作

11月15日,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拜会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双方就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推动海洋能源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张传卫祝贺中国海油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取得骄人成绩,并感谢中国海油长期以来给予明阳集团的关心与支持。他表示,明阳创业三十年坚守制造业当家和自主创新不动摇,积极推进全球布局和新能源全业态构建,在海上抗台风技术、超大型海上风机、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海洋经济立体融合等领域实现领先。明阳集团与中国海油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双方全方位深化战略合作,在漂浮式风电规 2023-11-17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