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研发中心全面助力引领中国海油实现绿色油田建设

2023-11-16 11:39     来源:石油圈     中国海油海上油气
近年来,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设计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深耕油田富裕气回收及综合利用等领域,推进节能低碳项目落地,打造“环境医生”品牌,“红”心定向、“医”心领航,开发了天然气综合利用技术、天然气回注地层技术、放空气深度回收技术和平台反供电技术,致力于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绿色油田建设,促进节能低碳。

研发中心紧密围绕中海油“三大工程,一个行动”、“四个中心”建设和“双碳”行动部署,聚焦设计制造和装备运维主责主业,结合公司产业现状,成立了“绿色低碳”设计专项工作组,开发天然气综合利用一体化核心工艺包,形成“设计+产品”服务模式,构建天然气治理及放空气回收、清洁能源利用完整技术体系,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凝心聚力为海上油气田设备设施运维产业健康保驾护航。

01. 天然气综合利用技术

研发中心通过升级改造天然气综合利用技术,实现油田富裕气利用最大化。气管网联通背景下,油田配产气量不断增加,油田现有设施的能力已无法满足将全部富裕天然气外输的需求,如果将剩余天然气就地排放,环保和安全管理方面都会面临极大挑战,造成天然气资源的浪费。工作组通过对现有平台设施的改造,实现该区域的天然气资源整体优化配置,另外富裕的天然气通过新增注气压缩机进行回注输送以实现利用的最大化。同时创新性引入了新型制冷脱水技术,系统解决了目标油田富裕天然气外输瓶颈问题,经济指标较好,并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改造工程量,提高开发效益。

02. 天然气回注地层技术

天然气回注地层技术实现增产减碳双重功效。某在役油田无外输输气海管,除平台透平自耗外剩余气量通过火炬放空,造成油田资源无法有效利用。工作组坚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将天然气压缩回注地层的技术研究,实现了增产减碳双重功效,满足钻井、修井、采油及工艺流程的最佳需要,该技术也是装备技术公司承担的首个40MPa级注气项目,在设计基础上开展了结构振动分析、FEA爆炸分析、HAZOP分析以及SIL分析验证,确保注气方案的安全性。方案操作安全可靠、经济性好,能够实现油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满足节能低碳要求,加速绿色技术革新。

03. 放空气深度回收技术

多措并举,深度回收提能效。通过放空气深度回收技术,实现油田降本增效。油田现用火炬系统存在诸多问题,现用地面爆燃和高空点火技术以及热电偶火焰检测系统不够可靠、不稳定、故障率高,点火难度大。并且敞口火炬,导致空气易侵入,可能引起回火、爆燃、闷烧事故,影响生产安全。因此,为保证设施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结合已有项目的应用,充分考虑海上油田的生产特点,采用“PV阀+快开阀+爆破片+压缩机”的火炬气回收方案,同时采用等离子随即引燃火炬替换平台现有传统火炬,既实现了平台低压气的深度回收,又保证了火炬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另外,为进一步回收某油田的火炬放空气,通过新增一套低压气回收设备,进一步回收平台去往火炬放空的低压气;新增一台透平、燃气处理设备流程、低压气回收设备流程以及溴化锂空调机组,进一步回收利用平台的火炬气;通过溴化锂空调机组回收利用微透平的排烟余热,节省平台生活区以及电气泵控制间的传统空调的耗电量,最终实现整个油田区域的火炬气应收尽收,最大限度利用油田孤岛开发运行模式下的伴生气资源,降低油田开发成本。

04. 平台反供电技术

平台反供电技术助力能源形式的更新迭代。工作组针对平台电网对钻井船反供电技术进行研究,解决不同电压、频率之间的电制转换难题,解决钻井船柴油发电机耗油量大、钻井费用高以及引发的环保问题,达到了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的目的。该技术是海油系统内首次进行平台电力系统与钻井船不同电压、电制转换技术研究,同时也是海油系统首套多电制(电压、频率)钻井船通用供电装置研发,装置可通过单台或多台并联方式应用于钻井船,首次解决了依托平台给钻井船反供电的电制转换难题,并且大幅度节约常规作业模式下钻井平台钻完井作业的燃料消耗,为钻井船进行钻、修井作业直接使用平台清洁能源奠定技术保障。

研发中心深耕海上油气田工程咨询与设计业务,目前已全面具备在役油田设备设施运维改造工程咨询与设计能力、天然气综合利用设计能力、岸电及海上电力组网设计能力、海上油气田智能化设计能力等绿色低碳领域运维设计能力,未来将继续贯彻“141”党建融合统领指导思想,做到强思想、强责任、强创新、强融合,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力,激励党员责任担当,推动技术研究向新向强,持续提升发展动力,全面助力引领中国海油实现绿色油田建设,为中国海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聚力献能。

推荐阅读

明阳集团&中国海油全方位深化战略合作

11月15日,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拜会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双方就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推动海洋能源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张传卫祝贺中国海油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取得骄人成绩,并感谢中国海油长期以来给予明阳集团的关心与支持。他表示,明阳创业三十年坚守制造业当家和自主创新不动摇,积极推进全球布局和新能源全业态构建,在海上抗台风技术、超大型海上风机、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海洋经济立体融合等领域实现领先。明阳集团与中国海油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双方全方位深化战略合作,在漂浮式风电规 2023-11-17

海油发展潜油电机智能全自动生产线建成投用

近日,海油发展潜油电机智能全自动生产线建成投用。潜油电机是电潜泵的核心组成部分,而电潜泵是海上油田开采的重要设备。智能全自动生产线将助力潜油电机年产量翻番,进一步满足海上油田生产需求,同时加速提升人工举升智能系列产品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助力海上油气增储上产。 2023-11-17

中海油研究总院参与编制的海上风电方法学正式发布

近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CCER首批项目方法学,包含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四个领域。其中,研究总院参与编制了《并网海上风力发电(CCER-01-002-V01)》方法学相关内容。CCER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关键补充,它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提供了激励,让这些项目能够获得额外的收入和市场机会,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目前,我国海上风电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无论是从经济收益角度还是技术开发层面海上... 2023-11-16

推进产业合作,赋能海洋新材料创新发展|与中海油集团开展科技合作对接

金秋十月,硕果已满枝、丰收正当时。为探索在海工装备研发、海洋新材料产业化等领域开展科技项目合作的可行路径,谋划共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共逐海洋经济美好未来,10月27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浙江工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合作对接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举行,中海油集团总部及各相关下属企业、宁波材料所及各相关二级所、科研团队代表等80余人参加科技合作对接,中海油集团资深专家吴青、规划计划部副总经理邵丽华、浙江工研院执行副院长杨正平参加会议。 2023-11-16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圭亚那Payara项目投产

11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Payara项目安全投产。Payara项目位于圭亚那Stabroek区块,拥有1艘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以及41个水下井口。该FPSO是区块内继Liza一期和Liza二期之后投产的第三艘FPSO,在中国和新加坡完成建造,于2023年4月抵达圭亚那,停泊水域水深约1930米,设计储油能力约200万桶。该项目预计于2024年达到高峰产量22万桶/天。中国海油全资子公司CNOOC Petroleum Guyana Limited拥有该区块25%的权益,ExxonMo 2023-11-16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