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东部恩平20-4平台,一条地下“高速公路”不久前成功建成“通车”,这条“高速”首次运用一趟多层压裂充填增产技术,让新井投产后稳产在1500桶,产能超预期75%。这也是交联聚合物压裂液在我国海上油田的首次应用。
为啥要建高速公路?
低渗油田,产能难以释放
低渗油田即渗透率很低的油田一般是指渗透率小于50mD(毫达西)的油田,以恩平20-4油田为例,这类低渗油田生产中后期容易出现稳产水平低、产能难以释放等问题。
地层易出砂,堵塞油气通道。一般来说岩石中各种岩石颗粒之间的胶结程度低很容易导致颗粒脱落,然后跟随油气流动聚集在井筒和储层之间造成堵塞、影响产量。
此外,随着开发程度的深入,恩平20-4油田还会出现原油产量下降,综合含水率上升等问题,导致生产运行费用,管理费用逐年增高。这些都将严重影响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为啃掉这些“硬骨头”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从储层物性改造、降低表皮系数、增加泄油面积等多方面开展科研攻关,创新采取一趟多层压裂充填增产技术,该技术是油层压裂和筛管砾石充填相结合的新型完井方法。具有压裂增产、长效防砂等多重功效。
黑科技有何特点?
油田开采时,原油在井筒附近会以径向流的形式存在,这个原理发生在低渗油藏,就会出现原油的“塞车”现象。
项目团队首先应用压裂技术,通过高压将储层压开,并制造向远处延伸的裂缝形成高渗透率导流通道,这就像是在地层中建起“高速公路”,大幅降低流动阻力,使原油沿“高速公路”快速进入井筒。
当然,光是将地层压开裂缝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外部岩石的作用影响,裂缝在压力消失后会慢慢闭合,好不容易建成的“高速公路”则变成了“临时开放”状态。
充填防砂技术通过填入支撑陶粒不仅让裂缝不会完全闭合,还能有效过滤脱落的岩石颗粒,保持“高速公路”的畅通,从而大幅提高油藏采收效率。
一口井往往会贯穿多个储层,本次实施的一趟多层压裂充填增产技术,较常规作业流程大幅简化,一趟下钻就可以连续对多个储层进行作业,缩短工期近30%。
高速公路怎么建?
在设计方面为确保增产效果,项目团队组织专家组从固井质量、工艺技术、压裂方案三个维度进行多次论证,系统优化工艺参数和实施方法,并优中选优压裂液体系以充分匹配储层需求。
在施工方面项目团队实时监测数据,及时调整用料比例,优化作业程序,经过12小时连续奋战,圆满完成南海东部首次一趟多层压裂充填作业。
该新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南海东部油田中低渗储层开发提供了一种有效措施。未来,这一技术将得到更多应用,为南海东部油田增储上产提供更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