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南海东部油田“璇玑”示范区传来好消息,西江24-3B平台应用第二代“璇玑”系统,顺利完成一口高难度井的钻井作业。
作业时效100%,单趟循环时间190.6小时,单趟进尺2454米,打破“璇玑”系统规模应用以来的最长进尺纪录,这意味着钻具在地层中钻进2454米以后才起出来更换“璇玑”系统的可靠性、耐用性得到了进一步检验。
在将油气开采至地面的钻完井作业中,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系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璇玑”,即中国海油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系统,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一项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代表着当今世界钻井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用自己的工具看清自己的地层,开发自己的油田,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璇玑”系统的成功自主研发,不但可以打破国外厂家的技术壁垒,而且更具成本优势,进一步助推勘探开发提质降本增效。
今年7月,第二代“璇玑”系统在南海东部惠州32-2油田调整井作业中实现国内首次成功应用,开创了我国自研设备在各类高难度定向井作业中的新局面。
相比第一代,第二代系统旋转导向功耗降低40%,最大推力增加70%。该系统运用了最新一代井下控制算法,集成垂直钻井、防托压、稳斜等多项智能模式,采用双活塞独立液压模块,配合新一代的液压驱动电路,降低系统功耗,提升导向力输出。
地下数千米“穿针引线”
本次位于西江24-3油田的调整井,埋藏深度大,目的层埋深近3600米,完钻井深超5300米,地层温度更是高达135℃。此外,裸眼井段面临着浅层防碰挑战,中间还有大段可钻性极差的致密灰岩、研磨性强的砂砾岩、多套易坍塌煤层和易漏断层等诸多“拦路虎”,钻完井施工难度颇高。
现场监督组统筹规划,成立党员先锋队,全程主导“璇玑”系统的插电测试、工具组合、开泵测试等,并同系统工程师展开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新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工程师提供协调调度支持,全力保障“璇玑”系统作业顺利开展。
作业过程中,该系统全程持续稳定输出超3°/30米的造斜率。这相当于在坚硬的岩石底层中打造一条每30米就“拐弯”3°以上的油气通道。超强的造斜能力充分适应了多种地层轨迹调整要求,最终实现精准着陆进入油层。该井将于近期投产,进一步提高油田产能。
建设新技术示范区
近年来,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全面推进“璇玑”系统的应用,并在西江油田建立南海东部应用示范区,形成“研究、生产、使用”全产业链条,为“璇玑”南方生产基地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高端钻完井技术科技自立自强的同时,也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据统计,2021年,“璇玑”系统参与示范区钻井作业占比达45%,2022年占比达77%,自研工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
以示范区为基础,今年以来,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在南海东部调整井项目中全面推广应用“璇玑”系统,作业量和效率稳步上升,一次入井成功率超90%,高传输速率的泥浆脉冲器顺利完成6井次作业,具备高造斜率的旋转导向实现三战三捷。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将继续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导国内装备制造和油田服务企业加快钻完井装备和技术突破,推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