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莺歌海盐场纳潮湖200兆瓦平价光伏项目顺利并网

2023-10-19 15:40     来源: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玄武岩光伏支架 滩涂光伏海洋新材料

日前,华东院总承包的莺歌海盐场纳潮湖200兆瓦平价光伏项目顺利并网。该项目是海南省规模最大的滩涂光伏对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促进当地绿色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 莺歌海盐场纳潮湖200兆瓦平价光伏项目

莺歌海盐场纳潮湖200兆瓦平价光伏项目,位于莺歌海盐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潮湖上。项目占地面积约3600亩,是海南省建设规模最大的滩涂光伏项目。

该项目装机容量238.39兆瓦,并以交流侧备案容量50MW/100MWh配置储能,项目建设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建成后,每年可提供“绿电”约3.2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约12.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量约31.8万吨。

▲ 莺歌海盐场纳潮湖和晒盐场

“涨潮时,用以晒盐的海水从纳潮湖闸口流入纳潮湖,然后输送至周边初、中、高级蒸发池,海水浓度逐步升高。”项目经理吴观庆介绍道。也正因此,该区域盐碱度很高,腐蚀性很强,“此处的海水类似于卤水,给项目防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水上运输及施工,以及海南的高温、雨季、台风也是项目建设必须克服的困难。

▲ 莺歌海盐场纳潮湖200兆瓦平价光伏项目

项目团队提前统筹、谋划,一方面,联合华东院专家、科研团队,成立了5项目科研课题,产生了60多项科研成果,相继克服了工期紧张、复杂地质条件、水上作业、高温施工、雨季施工等诸多困难。

▲ 建设中的莺歌海盐场纳潮湖200兆瓦平价光伏项目

另一方面,项目团队践行绿色施工理念,通过创新使用新材料玄武岩光伏支架,防止钢材锈蚀;采用围堰、航道施工,以提高运输效率、减少环境影响;采用工厂预制钢构件,现场拼装,降低环境污染、避免废料。

水上作业,如何精准把控施工进度?项目团队以智慧建造为抓手,应用华东院自主研发的智慧化管控系统,通过无人机智能巡检、集控中心等一系列智慧化软硬件设备使用,精确把控项目施工进展、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守护现场安全生产,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为项目建设“加速”。

▲ 莺歌海光伏项目智慧建造系统

“通常同等规模的海上光伏项目,建设期一般在1年左右。而莺歌海项目从开工到并网,建设仅用时5个月,较可研工期提前了2个月的时间,刷新着同领域建设速度的新纪录。”项目经理介绍。

▲ 项目建设团队成员(部分)

如今的莺歌海盐场除了美丽的日落和洁白的盐山,又新增了一道新景致,它将为海南绿色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贡献新的力量。

推荐阅读

海油工程风电项目油漆品类协议中标候选人名单公布

10月10日,中化建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公示了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油工程风电项目油漆品类协议中标候选人名单,庞贝捷涂料(昆山)有限公司、阿克苏诺贝尔防护涂料(苏州)有限公司为中标候选人 ,中标金额(含增值税)分别为37920643.4元、39696771.8元,佐敦涂料(张家港)有限公司、天津德威涂料有限公司、海虹老人涂料(烟台)有限公司因“资格评审标准不合格”而出局 。 2023-10-16

南钢低温储罐用5Ni钢荣获2022年度中国钢铁工业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奖

近日,南钢低温储罐用5Ni钢荣获2022年度中国钢铁工业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奖。这是继南钢“LNG用9Ni钢”“矿山装备用薄规格耐磨钢”产品之后,第三次获此奖项。南钢5Ni钢产品从“卡脖子”到实现工业生产,再到大批量规模化稳定供货,助力我国自主研发全球最大液化乙烷运输船99K VLEC,实现了液化气船B型舱领域从跟跑到领跑全球的转变,该船型成功入选2022年度中国船舶工业十大创新产品和英国皇家造船工程师学会评选的“世界名船录”。 2023-10-08

扬州市新能源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

风电装备产业着重围绕做优发电、做强装备的发展策略,打造“轻量、深远、智慧”的产业特色。支持现有重点企业围绕深远海上场景开展海缆研发生产,发挥扬州高端装备制造优势和新材料研发优势,实现叶片的轻量化;在现有风力发电企业中全面推广集中监控及智慧风场管理系统,提高发电环节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2023-09-26

鲁普要闻丨探索新型绳缆新应用,助力海洋清洁能源行稳致远

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双碳”目标牵引下,海洋清洁能源已成为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最具潜力的能源形式之一。近期,鲁普耐特集团受邀出席海洋清洁能源资讯主办的2023(第三届)海洋清洁能源技术与装备高峰论坛。 2023-09-15

海洋实验室在深海工程材料原位损伤监测方面取得进展

深海资源丰富,战略价值巨大,深海开发对先进海洋装备需求巨大,然而在深海极高压力、低溶解氧、强电解质、复杂微生物等强耦合作用下,金属结构长期服役时面临腐蚀缺陷带来的力学结构失稳等致命性风险。目前国内针对深海极端环境关键材料超长期服役过程表界面环境、结构演替等的原位监测技术薄弱、数据匮乏,难以对深海工程材料数年以上的力学-电化学-微生物等强耦合损伤开展快速评价及寿命预测。 2023-09-07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