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全球最大的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船“紫荆精神号”于香港投运,这标志着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正式投产。这是香港首个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也是世界最大的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作为接收站的核心部分,“紫荆精神号”天然气储存容量达26.3万立方米,在满库容的情况下,发电量可满足150万户香港家庭连续2个月的用电需求,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573万吨。项目投产,对进一步满足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助力香港实现碳中和目标,保障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该项目由香港青山发电有限公司和香港电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其中,香港青山发电有限公司由中华电力有限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持有。
可靠多元的燃料来源对保障香港可靠供电至关重要。2020年初,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开工建设,总投资约80亿港元,主要设施包括一座双泊位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码头、一艘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船、两座位于发电厂的天然气接收站和两条海底管道。液化天然气运至码头后,经过“紫荆精神号”储存再气化,由两条海底管道输送至龙鼓滩发电厂及南丫发电厂,为香港提供稳定、清洁的发电燃料。
中华电力、香港电灯两间电力公司于当日举行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开幕典礼。接收站启用之后,香港将增加一个天然气来源,有助提升发电燃料供应稳定性,支持香港实践能源转型。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典礼上致辞表示,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香港首项同类设施,也是支持香港迈向碳中和的重要基建,可联合航运发展产生协同效应。特区政府已经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在香港推动为远洋船补给液化天然气的安排,包括积极研究利用这个新建成的接收站,为远洋船作补给。
李家超说,接收站不但确保香港能源供应更可靠、更多元,也有助推动电力价格更稳定。特区政府会继续通过发展多元的能源组合,加强与邻近区域合作,进一步提升能源供应稳定。
该接收站位于索罟群岛以东,于2020年动工兴建,2023年7月落成启用,由特区政府支持中华电力、香港电灯两间电力公司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