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广西首宗“蓝碳”交易在北部湾产权交易所集团广西蓝碳交易服务平台挂牌成交

2023-09-18 13:37     来源:广西海洋局     海洋碳汇
广西首宗“蓝碳”(海洋碳汇)交易在北部湾产权交易所集团广西(中国—东盟)蓝碳交易服务平台挂牌成交,标志着广西落实国家蓝碳先行先试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成交签约仪式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滨海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认可的、可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碳汇类型。此次交易在北部湾产权交易所挂牌,具体标的为广西钦州市2020年“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中孔雀湾区域新增红树林项目产生的蓝碳量,项目投资建设方为中交城市投资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有限公司。经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核算,该项目中11.72hm2红树林总碳汇量为1278.78吨,此宗交易转让其中500吨。历时5天的竞价,最终由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摘牌。

据悉,此宗交易开创性地以市场机制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发现,推动了“海洋牧场”向“绿色银行”的转变,有效地将广西优质的生态资产转化为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资本,为红树林蓝碳的价值评估和交易流程提供了范本,对推动广西实现海洋碳汇交易乃至建立面向东盟的海洋碳汇交易市场具有重要价值,为中国实现“双碳”承诺目标以及全世界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均作出了积极贡献。

项目现场

据了解,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指导下,中交城投广西中马公司自2020年投资建设金鼓江综合整治开发与建设项目并成功申报国家“蓝色海湾”项目以来,全面修复5.39km受损海岸线,新增红树林面积53.24hm2,修复已有红树林41.25hm2,改造鸟类栖息地1.96hm2 。同时,为更好监测保护红树林生长和修复,该项目创新数字保护手段,加强与相关单位合作,在金鼓台搭建“生态数字化治理”红树林监测平台,在治理红树林生态环境的同时,为蓝碳交易的碳汇来源提供了资源保障。

此宗交易快速利用既有交易资质、交易系统、制度体系和服务团队,探索搭建立足广西、联通全国、面向东盟的海洋碳汇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广西(中国-东盟)蓝碳交易服务平台,为逐步建立归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公开透明、有影响力的广西乃至中国东盟海洋碳汇交易市场提供了平台保障。

推荐阅读

毛竹等:我国海洋碳汇建设对策建议

谋划海洋碳汇建设发展,离不开对3个系统性问题的妥善解决。结合我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近期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023-09-19

邢庆会等:海岸带蓝碳发展的管理需求

专门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工作可促进沿海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目前,我国共建立各级各类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含海洋公园)273处,总面积达1.24×105 km2,将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蓝碳生态系统纳入保护范围。截至2017年9月,我国通过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已整治岸线270 km,恢复滨海湿地50 km2。蓝碳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功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针对滨海 2023-09-19

山东省海洋碳汇产业联盟国际海洋碳汇产业组织在烟台成立

日前,在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山东省海洋碳汇产业联盟国际海洋碳汇产业组织在烟台成立。 山东省副省长宋军继,肯尼亚矿业、蓝色经济和海洋事务部副部长格瑞格里•基图库,俄罗斯国际工程院院士贝克尔•亚历山大•特维耶维奇,山东省政府外事办党组书记、主任蔡先金,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外交部欧洲司副司长郑晖宇共同发布组织成立,来自中国、葡萄牙、俄罗斯、瑞士、乌克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首批缔约方代表上台签署组织章程,出席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的海内外国家政要、权威专家、科研机构、跨国公司代表等 2023-09-14

美俄勒冈州创建海洋碳汇温室气体清单

美国俄勒冈州沿海土地管理者和技术专家创建了该州首个蓝碳(海洋碳汇)温室气体清单,以识别、评估和保护该州的沿海蓝碳生态系统。创建清单的步骤为:确定当前的沿海栖息地和土地利用类型。使用联邦政府提供的工具与数据,按位置和类型记录该州现有的湿地;确定不同栖息地类型的碳储量;设定未来蓝碳情景。基于不同栖息地的碳储量,确定湿地恢复可以增加蓝碳储存的区域。研究发现,保护工作使俄勒冈州沿海湿地及其碳储量自1990年以来一直保持稳定。评估显示,到2050年,每恢复1000英亩(约合4平方千米)沿海湿地所吸收的碳大约相当于4 2023-09-14

海洋行标《海洋碳汇分类及代码》 标准启动会成功召开

2023年9月7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组织召开了海洋行标《海洋碳汇分类及代码》 标准启动会。会议邀请了来自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集美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国内知名机构与高校的专 2023-09-08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