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实验6”科考船赴东印度洋开展28个项目研究

2023-09-12 10:42     来源:南方网     一带一路海洋生态海洋监测装备

9月10日,“实验6”科考船从广州新洲码头基地起航,搭载13家单位科研团队的28项科研项目,赴东印度洋海域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实验6”科考船从广州新洲码头基地起航 邹长森/摄

据了解,2023年东印度洋科学考察共享航次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组织实施,研究员王卫强担任首席科学家。此次航次搭载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13家单位科研团队的28项科研项目,计划海上作业80天,预计航程逾12000海里。整个航次计划开展东印度洋海域相关科学研究,将解决“热带东印度洋的动力过程、物质循环与生物地理之间的耦合联系”这一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实现重大科学问题区的多学科深度交叉与融合研究,深入探究热带东印度洋海岭区南北半球不同海洋动力过程、物质输运及其区域气候效应,提升我国海洋治理水平,支撑海丝路重要贸易通道沿线的海洋防灾减灾及可持续发展。

首席科学家王卫强介绍,印度洋对于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水体和能量交换等皆起着重要作用,尤其通过季风携带大量水汽,对我国华南和长江流域有着重要影响。然而迄今为止印度洋却是最缺乏现场观测的大洋之一。本航次是基于多学科联合观测,拟获得大量基础数据,研究成果将揭示东印度洋动力过程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和沉积过程的机制,阐明营养物质来源。同时理清研究区域生物多样性地理格局,阐释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与封闭性,揭示生物群落对物理过程的响应和指示作用以及认识古气候变化。从2014年开始南海海洋所在观测区布置水体环境观测潜标,迄今为止,已经连续稳定运行8年,已经成功获得了上层海洋环流动力学特征年际变化特征和近海底海流的基本运动特征。本航次将在重点观测区布放观测系统,针对该地形进行局部地形演化中的流系观测及其与海底沉积和地质之间的关联,做进一步系统和深入观测。

南海海洋所副所长、项目负责人林强表示,“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南海海洋所围绕‘海丝路海洋灾害与保障’的国家需求积极布局,连续多年在东印度洋进行考察,支撑建设了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中国-斯里兰卡热带海洋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希望通过科考航次,加大与海丝路周边国家的科研合作交流,进一步实现科教联合,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

推荐阅读

河北省首个海洋生态监测综合站在秦皇岛投用

9月11日,随着可装配式监测站的组装完毕,河北省滦河口—昌黎黄金海岸海洋生态监测综合站(一期)建设完成,这是河北省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首个海洋生态监测综合站。 2023-09-13

北方钻井与阿曼OQ公司签订海上油气钻井租约

近日,山东海洋能源所属北方钻井与全球综合能源公司阿曼OQ公司签订Energy Emerger钻井平台服务合同,为其提供海上油气钻井服务。 2023-09-13

英国的海上风电发展计划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扰进展缓慢

英国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海上风电领域的领军者,然而,最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却显露出让人担忧的迹象。其他欧洲国家的追赶让英国成为风电出口国的愿望变得遥遥无期。目前英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仅为1.4万兆瓦,远远落后于2030年建设5万兆瓦的预期目标。成为风电出口国是英国的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但这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扰。这些问题使得英国的海上风电发展计划进展缓慢。政策和法规的不稳定性在过去几年中,英国政府对海上风电的政策和法规进行了... 2023-09-11

全国首个海洋生态救助责任保险落地象山

9月6日,象山县渔业局与太保产险象山支公司签订海洋生态救助责任保险,象山县副县长胡颖磊与太保产险宁波分公司总经理助理胡高泉见证,标志着全国首个海洋生态救助责任保险正式落地象山。该险种以海洋生态意外性突发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为风险标的为象山海域提供累计220万元的风险保障,为政保联手参与海洋生态救助探路先行。 2023-09-08

第二届全国智慧海洋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正式拉开帷幕

为大力推动智慧海洋大数据研究开放与应用创新,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指导,自然资源部海洋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智慧海洋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2023)”(以下简称“大赛”)正式拉开帷幕。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2023-09-06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