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经纬领航”突破14万米

2023-08-24 09:42     来源:中国石化报     经纬公司 海上钻井平台 海上油气

截至8月20日,经纬公司地质测控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经纬领航”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进尺达14.65万米。这标志着该系统实现了研发突破和工业化规模应用,成为国内首个实现页岩油气、三维复杂结构井及海上钻井平台、海油陆采等全场景覆盖的旋导系统。

“旋转地质导向核心技术攻关及应用”是集团公司“十条龙”项目之一。经纬公司旋导项目团队瞄准国际领先,推进“一趟钻”,探索新模式,搭建大平台,历时近两年完成了技术突破、产品定型及规模化应用“三级跳”,有力支撑了油气田勘探开发。

推进“一趟钻”助力油气开发再提速

今年以来,“经纬领航”旋导系统连战连捷,在先后完钻的胜利页岩油樊页102-1HF、牛页1-3-501HF、利页1-1HF、郭页1HF及丰页1-5-511HF等不同区块5口井的旋导施工中,实现了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5个区块自主研发旋导系统三开“一趟钻”的“大满贯”目标。

“一趟钻”即用一只钻头和一套井下钻具组合,一次入井钻完一个开次或一个井段全部进尺的钻井技术,具有提高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减少井下复杂情况等显著优点,能够有效促进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开发。

为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项目组负责人、经纬公司高级专家肖红兵等科研骨干日夜坚守钻井现场,与甲方紧密协作,积极推进三开“一趟钻”工程。他们实施“日晨会、周研讨、月总结”的例会机制,紧盯施工质量,确保生产进度。

他们推行“专家团队远程支持+业务尖子一线驻井”模式,及时发现并解决现场复杂故障;重点做好维保配件质量把关和QC诊断测试,提高仪器各单元维保质量和时效;现场施工发挥定测录导一体化优势,强化工具优选、参数优化,注重提升钻井时效。

“今年我们在胜利页岩油区块与国外公司同场竞技,自主研发的旋导系统已成功应用26口井,占区块总井数的76%,成为胜利页岩油旋导施工的主力军。截至目前,累计有10口井实现三开‘一趟钻’。”经纬公司地质测控技术研究院院长席习力说。

探索新模式打造系统升级新动力

“走进施工一线,切身了解旋导工具所处的具体环境,真正体验复杂地层对仪器的影响,攻关方向更明确了。”8月12日,骄阳似火,在丰页1-2-214HF井施工现场,经纬公司在站博士后、旋导项目组成员李伟爬上钻台安装仪器,满头大汗却干劲儿十足。

科研人员深入一线,得益于该公司探索技术攻关新模式,实施项目化管理,激活了科研人员的“能量池”。该公司将“旋转地质导向核心技术攻关及应用”列为I类项目,开展“揭榜挂帅”,给予项目组在团队组建、技术路线选择、任务分工等方面相应的决策自主权,鼓励科研人员跳出舒适区,到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和现场无缝对接,李伟找到了增强旋导系统可靠性与先进性的攻关方向,与项目组同事共同研制出“经纬领航”井下振动监测系统。在旋导方面专家高建杰的指导下,他们还形成了“高造斜率导向结构和矢量控制”“导向头结构可靠性设计”两项核心技术。

新模式催生新动力。项目组按照“系统—单元—模块—元器件”四级结构,组建攻关小组,落实责任人,打表推进、量化考核。他们共突破9项核心技术,形成4项技术成果,实现了旋导系统的自主可控。

该公司还实施“大兵团”作战,联合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院校,抓实关键技术优化;与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石化机械合作,完成旋导与地质导向、螺杆、钻头的配套应用:与胜利油田、西南油气分公司及胜利石油工程、西南石油工程、中原石油工程等单位共同开展现场试验应用,加速迭代升级。

搭建大平台加快产品产业化步伐

“我们要走好产业化之路,与上游各企业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在勘探开发大链条中发挥技术优势,展现经纬担当。”经纬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吴柏志说。

经纬公司聚焦“研产服用”,搭建研发、制造、服务、维保一体化平台,加速研发迭代,以生产倒逼科研水平升级,以科研支撑现场服务提升。目前,“旋转地质导向核心技术攻关及应用”项目围绕4个单元18个模块,在系统功能、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迭代升级1243次,产品逐步实现定型。

项目组开展回顾性评价,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他们聚焦仪器应用问题,进行故障溯源,定位故障点,确定主控因素,先后调试功能模块180余次、修改结构和电路设计60余次、优化算法16版,通过产品耐温升级,增强了仪器的可靠性。

目前,该旋导系统已在川渝页岩气、胜利页岩油、渤海湾近海海油陆采等多场景开展规模应用,累计井数、进尺、工作时长实现爆发式增长,“一趟钻”最大进尺、无故障工作时间、应用井深、工作温度等主要技术指标均显著提升。

推荐阅读

全国最大采油厂绥中区块累计外输原油超一亿吨

8月24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拥有亚洲最大原油处理集输能力陆岸终端--绥中36-1原油终端自2000年投产以来,其绥中区块累计安全外输原油超一亿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及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23-08-24

MODEC的浮式生产储油船Anita Garibaldi MV33实现巴西首油

日本MODEC表示,其FPSO Anita Garibaldi MV33已在巴西海岸坎波斯盆地的Marlim油田实现了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首次石油生产。FPSO以25年的定期租船合同租赁给巴西国有能源公司,这是MODEC迄今为止最长的租船合同之一。FPSO是MODEC交付给巴西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第16艘FPS/FSO船舶。MODEC负责其工程、采购、施工和进场,包括上部结构处理设备以及船体和海洋系统。SOFEC是一家MODEC集团公司,负责FPSO扩展系泊系统的设计和采购。FPSO停泊在里约热... 2023-08-22

埃克森美孚斥资129亿美元在圭亚那拟建第六个石油项目

根据南美国家周一公布的一份文件,埃克森美孚公司及其合作伙伴计划斥资129.3亿美元在圭亚那开发第六个海上石油项目。Whippail项目的浮动生产平台将于2027年开始运营,使埃克森美孚领导的财团在圭亚那的石油产量超过120万桶/日。圭亚那已成为十年来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新石油省份,发现了超过110亿桶石油和天然气。埃克森美孚及其合作伙伴赫斯公司(Hess Corp)和中海油有限公司(CNOOC Ltd)目前每天从两艘船舶上生产40万桶石油,并表示他们可以开... 2023-08-22

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床泥面下水下生产防护系统完成安装

据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床泥面下水下生产防护系统 在渤海海域锦州25-1油田完成安装。水下生产防护系统通常用于深海油气开发。渤海海域由于渔业、通航活动频繁,相比传统的海洋固定平台,水下生产系统可以缓解用海矛盾,有助于开发渤海通航区等受限海域油气资源。 2023-08-21

广西钦州石油新工艺提升海上发油效率

近日,广西钦州石油首次启用海上发油新工艺管线,为拖船公司发柴油60吨,标志着该公司海上发油工艺升级完成。钦州石油加强开发海上作业船、拖轮等直分销用油客户。通过加快油库码头发油工艺改造,新建码头发油设施,更新过滤器、流量计、电液阀等设备,实现小型拖船软管直接发油、大型趸船通过输油臂发油,发油效率提升了50%,大大缩短了客户等待时间。该公司提前对发油系统进行多次调试,并组织员工修整维护码头保护绳、安全栏、发油软管等设备设施,... 2023-08-18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