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海洋碳汇分类与代码》行业标准获自然资源部批准立项

2023-08-16 10:45     来源: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知圈     海洋碳汇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2023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岸带中心刘大海团队牵头承担的《海洋碳汇分类与代码》行业标准获批立项。

发展海洋碳汇、提升海洋碳汇能力是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作。海洋碳汇(蓝碳)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多领域的各种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核算方法和价值实现路径,共同构成了一个多维的复杂系统。为了规范化核算我国海洋碳汇能力和潜力,今年正式实施的《海洋碳汇核算方法》(HY/T0349-2022)已经给出了“海洋碳汇”的定义和六种主要类型。《核算方法》中明确,将海洋碳汇定义为“红树林、盐沼、海草床、浮游植物、大型藻类、贝类等从空气或海水中吸收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在解决海洋碳汇的量化问题方面提供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方案。但受限于核算方法视角,之前的《核算方法》仅给出了红树林、盐沼、海草床、浮游植物、大型藻类、贝类六种类型,不足以反映学界对于海洋碳汇的前沿认识、整体思考及其内部联系。海洋碳汇分类标准的制订有利于全面、整体、系统的认识海洋碳汇的类型。 清晰的分类编码工作是实现信息表达、交换、集成和管理的前提,有利于海洋碳汇调查、监测、管理、评价和规划保护等工作的开展,从而推动碳中和背景下海洋碳汇理论体系与增汇技术的构建和提升。

下一步,海洋一所科研团队将尽快组织参与单位开展海洋碳汇分类学后续工作,组织深入开展海洋碳汇分类学研究和试点实践,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计划任务,产出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

推荐阅读

《蓝碳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推进会召开!

近期,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办、我所承办的《中国海洋蓝碳技术发展路线图》 (以下简称《蓝碳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蓝碳技术路线图》编写工作专家组和秘书组代表刘纪化、蒋增杰、肖溪等专家参会,我所副所长魏泽勋、科技处副处长曲凌云和海岸带中心刘大海团队成员参加会议。21世纪中心海洋处处长王文涛出席会议。 2023-08-15

宁波如何在“蓝碳”经济这片蓝海中抢跑?

“蓝碳”,究竟是个什么“碳”?在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中,宁波如何在“蓝碳”经济这片蓝海中抢跑?记者专访了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岸带科学与海洋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刘大海。目前,刘大海正在甬参加2023国际海洋经济与海商事服务论坛。 2023-07-20

山东省首笔海洋碳汇交易签约

近日,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国际蓝碳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论坛现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执委会与青岛东基海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海洋碳汇交易协议,用于抵消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完成了山东省首笔海洋碳汇交易签约。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戚永战,西海岸新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赵英民作为见签嘉宾出席了签约仪式。 2023-07-11

中欧蓝碳合作研讨会顺利召开!

近日,依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运行的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下称“海岸带重点实验室”)通过线上的方式召开了中欧蓝碳合作研讨会。欧洲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IVL Swedish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索德脱恩大学(Södertörn University)、瓦格宁根大学(Wageningen Research)和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orld Green Design Organization)等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2023-06-26

福建省“海洋渔业碳汇”发展现状及建议

目前,我国只有福建省达成“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其中,福建省连江县是依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对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15000t海带养殖增汇量进行认证与核算,兴业银行厦门分行委托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购入本次海洋碳汇的“蓝碳基金”,兴业银行再与厦门航空联合推出“碳中和机票”,旅客在购买机票时可自愿加购10元的“碳中和机票”,用以抵消飞行产生的碳排放。该笔碳汇交易,实现了从碳汇认证、评估、交易和碳中和过程。 2023-06-08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