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海上风电+海上制氢”开发模式介绍

2023-08-02 15:25     来源:龙源设计院     海上风电制氢海水制氢
海上风电制氢技术路线大多采用“风力发电+海水淡化+PEM电解槽制氢”。海上风电制氢可行性和经济性主要受离岸距离、基础设施条件、电解技术、储氢技术等因素影响,基于这些因素形成了以下四种不同的制氢开发模式:

1 “风电平台+电解设备”

该模式属于分散式制氢,适用于新建海上风电场,通过在风机平台上设置水电解制氢设备实现大规模的分散式制氢。主要优点是,单个电解槽发生故障,不影响其余风机继续生产氢气。以下项目属于该开发模式:

英国Dolphyn项目总装机容量400万千瓦,将电解制氢模块和风力发电模块集成在半潜式风机平台上,氢气通过北海现有油气管道输往英国本土。

图1 英国Dolphyn项目整体方案示意

图2 Dolphyn项目风机平台制氢方案

挪威Deep Purple项目风机产生的电能全部在风机平台上进行电解制氢,通过海管输送到陆地。

图3 Deep Purple项目氢海管输送方案

瑞典Hydrogen Turbine 1项目将在苏格兰海上风电场1台8.8MW风机的导管架平台上安装PEM电解槽就地制氢,预计将于2025年建成投运。

图4 Hydrogen Turbine 1项目方案示意

 

德国AquaPrimus项目将风电场风机制造的氢气汇总后输送到海底,存储在专用的高压储罐中,通过海底管道输送至陆地终端。该项目计划2025年在黑尔戈兰岛外海两台14兆瓦的风机平台上各安装一个电解槽。

图5 AquaPrimus项目分散式制氢平台示意

2 “海上风电+新建海上平台+电解设备”

该模式属于集中制氢,适用于离岸较远的风电场以及分散式制氢不经济的风电场,通过新建海上集中式制氢平台,减少电力传输损耗,集中制氢。以下项目属于该开发模式:日本JIDAI项目位于北海道海岸,风电场电能汇总至半潜制氢平台,生产的氢气压缩储存在半潜平台储气罐系统,通过穿梭油轮进行外输,计划2030年前实现商业化。

图6 JIDAI项目项目制氢方案示意

比利时Tractebel Overdick项目将400MW海上风电场的电能送至海上升压站。升压站将一部分电力输送至陆地并网进行陆地电解槽电解制氢,另一部分电力用于在新建固定式制氢平台上进行电解制氢,产生的氢气储存在地下盐穴中,通过穿梭油轮或海底管道输送至陆地氢网。

图7 Tractebel Overdick项目方案示意

图8 Tractebel Overdick项目制氢平台

德国AquaSector项目在制氢平台制氢,平台不储存氢气,通过海底管道外输至陆地终端。计划在2028年建成300MW电解槽容量,每年可在海上生产多达20,000吨绿色氢气,预计2033年完成10GW风电制氢。与海上发电输送至陆地相比,海上制氢和管道输送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经评估,该项目输氢管道可以取代五个高压直流(HVDC)输电系统和平台,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

图9 AuqaSector项目集中式制氢方案示意

法国Sealhyfe项目目标是在浮式平台生产可再生绿色氢,通过配备1MW电解槽,每日最高可生产400公斤可再生绿色氢气。该项目计划2030年海上装机容量约为3GW。

图10 Sealhyfe项目方案示意

3 “海上风电+旧平台改装+电解设备”

海上风电制氢就近利用即将退役的油气平台改造为制氢平台,并利用现有的油气管道输送氢气,从而降低成本。其优点是可以有效降低项目投资成本。DNV通过Re-Stream项目评估现有油气管道传输纯氢的方案,得出大多数海上管道都可以再用于纯氢输送的结论。

荷兰Q13-a平台改装项目属于该模式,将把北海海域的三种能源形式:海上风能、海上天然气和氢能,有机统一到一起,目的是验证海上风电制氢的可行性,以及能源系统一体化运行情况。

图11 Q13a-A海上平台制氢改装项目

4 “海上风电+陆上电解”

适用于近岸海上风电场,其优点是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制氢系统可以作为电网调峰的有效手段,在陆上完成氢气的制取和储运,也具有系统安装维护方便的优势。

英国Gigastack项目属于该模式,将100MW海上风力场产生的电能输送至陆地,电解槽位于陆上变电站下游。快速响应电解槽使氢气生产能够灵活的参与电网平衡活动,将对输电网的影响降至最低。该项目预计年电解槽制造能力到2025年增加到1GW。

图12 Gigastack项目方案示意

- 结  语 -

“海上风电+海水制氢”技术路径极具前景,但目前由于高昂的设备成本和建设成本,影响了该开发模式的经济效益,阻碍了发展。随着海水制氢技术的成熟,绿氢生产成本有望显著降低。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以及国家政策对绿氢产业的扶持,“海上风电+海水制氢”将逐步具有经济可行性,可实现海水制氢规模化开发。

推荐阅读

海上风电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自1990年瑞典出于实验目的在水深6 m,离岸350 m的海上安装了第一台海上风电机组之后,世界范围内的风电技术发展就步入了快车道。丹麦于1991年在洛兰岛西北沿海建成并投入使用全球首个海上风电场,该电场包含11台450 kW的风电机组,可满足2 000~3 000户居民的用电需求。2000年,海上风电项目开始加入兆瓦级发电机组,使海上风力发电项目开始具有商业化应用价值。丹麦在2002年建成第一座拥有80台2 MW风电机组的大型海上风电场,装机容量达到160 MW。随后欧洲各国也相继加入投资建设海上风电项 2023-07-20

Rosetti Marino将为荷兰海上风电场建造绿色氢能平台

荷兰海上风电场开发商CrossWind向总部位于意大利的Rosetti Marino授予了一份新的海上绿色氢气生产和储存试点工厂的工程、采购、施工、安装和调试(EPCIC)合同,该工厂被称为Baseload Power Hub基本负荷电力枢纽将位于CrossWind的Hollandse Kust Noord海上风电场内,距离荷兰海岸18.5公里。CrossWind是壳牌(80%)和Eneco(20%)的合资企业,Rosetti Marino表示:兆瓦级的创新试点工厂完全集成在海上风电场中,这是世界上第一个 2023-07-14

荷兰Hollandse Kust Noord(HKN)海上风电场开始发电

近日,荷兰Hollandse Kust Noord(HKN)海上风电场发出了第一度电。该项目由能源巨头壳牌(Shell)和Eneco合资成立的子公司CrossWind投资建设,他们在2020年8月战胜沃旭等竞争对手,取得开发权。场址离岸18.5km,规划装机容量759MW,将安装69台西门子歌美飒SG 11.0-200 DD风机。这是一个零补贴电价项目,但更值得一提的是,CrossWind将在这个项目上探索风+光+制氢的模式。2021年,壳牌、Eneco和零售巨头亚马逊(Amazon)达成购售电协议,后者 2023-07-03

大连造船与浙能集团签署绿色航运战略合作协议及风电制氢合成绿色甲醇项目合作备忘录

6月27日,中国船舶大连造船与浙能集团签署绿色航运战略合作协议及风电制氢合成绿色甲醇项目合作备忘录。根据协议,大连船舶重工集团长兴岛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与浙江浙能迈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平等互惠、优势互补、深度合作、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围绕船舶脱硫业务、绿色甲醇项目、减碳产品研发、船体改造、石油海工配套产品等领域开展多角度、多维度的深入战略合作,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06-30

全球首个正式运行的海上风电制氢项目投产

随着海上风电场离岸越来越远,输电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利用海上风电制氢,并通过一部分现成的天然气管网输送,省去外送电缆的投资,成为未来继续降低海上风电成本的最有潜力的选项。近日,在Floatgen样机的电力供应下,SeaLhyfe制氢平台已开始制造氢气。这是全球首个正式运行的海上风电制氢项目。项目地点位于Floatgen样机所在的法国SEM-REV海洋测试中心。SeaLhyfe制氢平台由法国绿氢技术供应商Lhyfe设计和制造,额定容量1MW,每日可生产400kg氢气... 2023-06-28

阅读榜